當前位置:
首頁 >
數字電視節目平均響度和真峰值音頻電平技術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average loudness and true-peak audio level of digital television programmes
標準號:GY/T 282-2014
基本信息
標準號:GY/T 282-2014
發布時間:2014-12-03
實施時間:2014-12-03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廣播電視規劃院查看詳情>
起草人:關朝洋、鄧向冬、薛兵、張建東、王蘭嵐、苑學成、寧金輝、崔俊生、覃毅力、周克勝
出版機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廣播電視規劃院
起草單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播電視規劃院、中央電視臺、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
歸口單位:全國廣播電影電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39)
發布部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主管部門:全國廣播電影電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39)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數字電視節目平均響度和真峰值音頻電平技術要求。本標準適用于數字電視節目的制作、播出和分發環節。
標準摘要
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參考SMPTE 377-1-2011《素材交換格式(MXF)-文件格式規范》、SMPTE 2016-1-2007《AFD和Bar數據格式》和SMPTE 2016-3-2007《AFD和Bar數據到垂直輔助數據的映射》。 本標準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TU-RBS.1864:2010《數字電視節目國際交換中響度操作規程》。 本標準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TU-R BS.1864:2010《數字電視節目國際交換中響度操作規程》。 本標準與ITU-R BS.1864:2010的主要區別在于: ? 標準名稱不同。ITU-R BS.1864:2010名稱為“Operational practices for loudness in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digital television programmes”,本標準名稱為《數字電視節目平均響度和真峰值音頻電平技術要求》。 ? 適用范圍不同。ITU-R BS.1864:2010只用于國際交換節目的制作環節,不用于播出和分發環節,本標準將適用范圍擴展為適用于數字電視節目的制作、播出和分發環節。 ? 基于正常對白部分節目平均響度測量的應用場景不同。ITU-R BS.1864:2010中,對某節目擁有知識產權(IPR)的實體,或已獲IPR擁有者授權向廣播電視機構發行節目的實體可自主決定以整個節目的平均響度或者以含有正常對白部分的節目的平均響度來標示節目平均響度;本標準規定,數字電視節目應測量整個節目的平均度,對于特殊節目類型,如演唱會、音樂會等正常對白占比較少的節目,或高爾夫球、臺球比賽等長時間安靜的節目,宜考慮測量含有正常對白部分的節目平均響度。 ? 本標準增加了對數字音頻真峰值電平的要求。 本標準由全國廣播電影電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39)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播電視規劃院、中央電視臺、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關朝洋、鄧向冬、薛兵、張建東、王蘭嵐、苑學成、寧金輝、崔俊生、覃毅力、周克勝。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