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crobeam analysis—Identification of authigenic clay mineral in sedimentary rock mentho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標準號:GB/T 17361-2013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17361-2013
發布時間:2013-07-19
實施時間:2014-03-01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朱德升、魏寶和、周文寶、劉新年、張秉順、魏廣振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基礎標準與通用方法
ICS分類:化學分析
提出單位:全國微束分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38)
起草單位: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
歸口單位:全國微束分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38)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全國微束分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38)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及能譜儀對沉積巖自生粘土礦物的晶體形態及化學成分進行鑒定的方法。本標準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氣沉積巖中常見自生粘土礦物鑒定分析。其他自生粘土礦物鑒定分析可參照執行。
標準摘要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代替GB/T17361—1998《沉積巖中自生粘土礦物掃描電子顯微鏡及X射線能譜儀鑒定方 法》。 本標準與GB/T17361—1998相比,主要內容變化如下: ———標準名稱由“《沉積巖中自生粘土礦物掃描電子顯微鏡及X射線能譜儀鑒定方法》”改為“《微束分析 沉積巖中自生粘土礦物鑒定掃描電子顯微鏡及能譜儀方法》”; ———修改了應用范圍(見第1章); ———刪除了電子探針引用標準(見1998版第2章),增加了發布結果和樣品制備的引用標準(見第2章); ———刪除了部分設備(見1998版第4章); ———修改了鍍膜要求(見5.7); ———刪除了標準中的標樣(見1998版第6章); ———修改了分析粘土礦物晶體的選擇位置(見8.2); ———修改了結果的分析判斷依據(見8.3); ———修改了分析結果報告的內容(見第10章); ———修改了元素成分的測定結果(見10.3); ———修改了粘土礦物的鑒定名稱(見10.4); ———刪除了使用標樣說明(見1998版11.5); ———修改了表A.1的標題。 本標準附錄A、附錄B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全國微束分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38)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朱德升、魏寶和、周文寶、劉新年、張秉順、魏廣振。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17361—1998。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