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aduation and test method for thermal insulating properties of doors and windows
標準號:GB/T 8484-2008
本標準代替GB/T8484—2002《建筑外窗保溫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和GB/T16729—1997《建筑外門保溫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 本標準規定了建筑外門、外窗保溫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本標準適用于建筑外門、外窗(包括天窗)傳熱系數和抗結露因子的分級及檢測。有保溫要求的其他類型的建筑門、窗和玻璃可參照執行。 本標準與GB/T8484—2002和GB/T16729—1997相比主要變化如下:———增加了影響建筑物室內環境質量的建筑外門窗抗結露因子檢測內容;———明確了對于有保溫要求的其他類型門、窗和玻璃可參照執行;———刪除了熱阻的定義;———增加了抗結露因子的定義;———增加了熱流系數的定義;———增加了玻璃門的定義;———對外門、窗保溫性能分級指標值進行調整、合并;———增加了玻璃門、外窗抗結露因子的分級規定;———增加了抗結露因子檢測原理、檢測裝置與試件安裝、檢測程序的規定,以及抗結露因子CRF值的計算方法;———根據與建筑門窗能效標識相協調的原則,對檢測裝置的冷、熱箱空氣溫度設定范圍進行了修改;———增加了規范性附錄“熱流系數標定”(見附錄A);———增加了規范性附錄“抗結露因子試驗測點布置”(見附錄C);———增加了資料性附錄“玻璃傳熱系數檢測方法”供參考(參見附錄E);———增加了資料性附錄“窗框傳熱系數檢測方法”供參考(參見附錄F)。
本標準代替GB/T8484-2002《建筑外窗保溫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和GB/T16729-1997《建筑外門保溫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 本標準與GB/T8484-2002和GB/T16729-1997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增加了影響建筑物室內環境質量的建筑外門窗抗結露因子檢測內容; ---明確了對于有保溫要求的其他類型門、窗和玻璃可參照執行; ---刪除了熱阻的定義; ---增加了抗結露因子的定義; ---增加了熱流系數的定義; ---增加了玻璃門的定義; ---對外門、窗保溫性能分級指標值進行調整、合并; ---增加了玻璃門、外窗抗結露因子的分級規定; ---增加了抗結露因子檢測原理、檢測裝置與試件安裝、檢測程序的規定,以及抗結露因子CRF 值的計算方法; ---根據與建筑門窗能效標識相協調的原則,對檢測裝置的冷、熱箱空氣溫度設定范圍進行了修改; ---增加了規范性附錄熱流系數標定(見附錄A); ---增加了規范性附錄抗結露因子試驗測點布置(見附錄C); ---增加了資料性附錄玻璃傳熱系數檢測方法供參考(參見附錄E); ---增加了資料性附錄窗框傳熱系數檢測方法供參考(參見附錄F)。 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附錄C 和附錄D 為規范性附錄,附錄E 和附錄F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出。 本標準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制品與構配件產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上海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新疆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河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上海建筑門窗檢測站、中國建筑材料檢驗認證中心、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泰諾風保泰(蘇州)隔熱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南玻工程玻璃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鋁業有限公司、中信渤海鋁業幕墻裝飾有限公司、廣東省東莞市堅朗五金制品有限公司、鄭州中原應用技術研究開發有限公司、江生羅克迪(上海)貿易有限公司、蘇州羅普斯金鋁業有限公司、北京新立基真空玻璃技術有限公司、廣州市白云化工實業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劉月莉、林波榮、楊仕超、劉明明、王萬江、欒景陽、劉海波、施伯年、孫洪明、潘振、黃日勇、謝光宇、許武毅、杜萬明、姜滌新、崔洪、江裕生、顧泰昌、蔡強、馬躍、蔣毅、高漢民、班廣生。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8484-1987、GB/T8484-2002; ---GB/T16729-1997。 |
前言Ⅲ 1 范圍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1 3 術語和定義1 4 分級1 5 檢測方法2 6 檢測報告6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熱流系數標定8 附錄B (規范性附錄) 銅康銅熱電偶的校驗10 附錄C (規范性附錄) 抗結露因子試驗測點布置11 附錄D (規范性附錄) 加權平均溫度的計算13 附錄E (資料性附錄) 玻璃傳熱系數的檢測方法14 附錄F (資料性附錄) 窗框傳熱系數的檢測方法17 |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