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數據的統計處理和解釋 正態樣本離群值的判斷和處理

Statistical interpretation of data -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outliers in the normal sample
標準號:GB/T 4883-2008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4883-2008
發布時間:2008-07-16
實施時間:2009-01-01
首發日期:1985-01-29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于振凡、丁文興、陳敏、荊廣珠、房祥忠、吳建國、崔恒建、陳玉忠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數學
ICS分類:統計方法的應用
提出單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
起草單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
歸口單位:全國統計方法應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發布部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標準簡介
本標準適用于來自正態分布的樣本中離群值的判斷和處理。
標準摘要
本標準代替GB/T4883-1985。本標準與GB/T4883-1985相比較,技術內容的變化主要包括: ---增加了術語、定義和符號一章; ---將正態樣本異常值的判斷和處理改為正態樣本離群值的判斷和處理; ---將術語檢出異常值和高度異常值分別改為歧離值和統計離群值,并進一步明確了二者的含義及相互差異; ---增加了檢出水平和剔除水平的定義; ---檢出水平由原標準中檢出水平α 一般取為1%,5%或10%改為除非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另有約定外,α 值應為0.05; ---明確規定剔除水平α 為除非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另有約定外,α 值應為0.01; ---增加了各種情形統計離群值的檢驗步驟; ---將沒有異常值和沒有高度異常的離群值分別改為未發現離群值和未發現統計離群值; ---增加了奈爾(Nair)統計量、格拉布斯(Grubbs)統計量、狄克遜(Dixon)統計量、偏度統計量、峰度統計量的符號; ---作狄克遜(Dixon)檢驗時,將樣本量由30擴充到100,此內容作為附錄C。 本標準的附錄A 為規范性附錄,附錄B和附錄C 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統計方法應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寧波工程學院、北京大學、無錫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北京師范大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于振凡、丁文興、陳敏、荊廣珠、房祥忠、吳建國、崔恒建、陳玉忠。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的發布情況為: ---GB/T4883-1985。 |
標準目錄
前言Ⅲ 引言Ⅳ 1 范圍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1 3 術語、定義和符號1 3.1 術語和定義1 3.2 符號和縮略語1 4 離群值判斷2 4.1 來源與判斷2 4.2 離群值的三種情形2 4.3 檢出離群值個數的上限2 4.4 單個離群值情形2 4.5 判定多個離群值的檢驗規則2 5 離群值處理2 5.1 處理方式2 5.2 處理規則3 5.3 備案3 6 已知標準差情形離群值的判斷規則3 6.1 一般原則3 6.2 離群值的判斷規則3 6.2.1 上側情形3 6.2.2 下側情形3 6.2.3 雙側情形3 6.3 使用奈爾(Nair)檢驗法的示例4 7 未知標準差情形離群值的判斷規則(限定檢出離群值的個數不超過1時) 4 7.1 一般原則4 7.2 格拉布斯(Grubbs)檢驗法4 7.2.1 上側情形4 7.2.2 下側情形4 7.2.3 雙側情形5 7.2.4 使用格拉布斯(Grubbs)檢驗法的示例5 7.3 狄克遜(Dixon)檢驗法5 7.3.1 單側情形5 7.3.2 雙側情形6 7.3.3 使用狄克遜(Dixon)檢驗法的示例6 8 未知標準差情形離群值的判斷規則(限定檢出離群值的個數大于1時) 6 8.1 一般原則6 8.2 偏度-峰度檢驗法6 8.2.1 使用條件6 8.2.2 單側情形---偏度檢驗法7 8.2.3 雙側情形---峰度檢驗法7 8.2.4 重復使用峰度檢驗法的示例7 8.3 狄克遜(Dixon)檢驗法8 8.3.1 狄克遜(Dixon)檢驗法的規則8 8.3.2 重復使用狄克遜(Dixon)檢驗法的示例8 附錄A(規范性附錄) 統計數值表10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選擇離群值判斷方法和處理規則的指南15 B.1 判定和處理離群值的目的15 B.2 對各種檢驗法的選擇15 B.3 重視檢出的離群值給出的信息16 附錄C (資料性附錄) 當狀>30時的狄克遜(Dixon)檢驗17 參考文獻21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