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lastics—Determination of the viscosity of polymers in dilute solution using capillary viscometer—Part 3:Polyethylenes and polypropylenes
標準號:GB/T 1632.3-2010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1632.3-2010
發(fā)布時間:2010-09-26
實施時間:2011-08-01
首發(fā)日期:1980-01-31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王超先、王燕來、楊力、胡晶石、王治春、代麗斌
出版機構(gòu):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合成樹脂、塑料基礎(chǔ)標準與通用方法
ICS分類:塑料綜合
提出單位: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起草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化院燕山分院、北京東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助劑二廠、無錫富坤化工有限公司、上?;ぱ芯吭骸⒅袊R魯股份有限公司齊魯分公司研究院
歸口單位:全國塑料標準化技術(shù)委員會石化塑料樹脂產(chǎn)品分會(SAC/TC 15/SC 1)
發(fā)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全國塑料標準化技術(shù)委員會石化塑料樹脂產(chǎn)品分會(SAC/TC 15/SC 1)
標準簡介
GB/T1632的本部分規(guī)定了聚乙烯和聚丙烯稀溶液135 ℃時的比濃黏度(也稱為黏數(shù))和特性黏度測定的方法。本部分適用于聚乙烯及聚丙烯材料。
標準摘要
GB/T1632《塑料 使用毛細管黏度計測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分為如下幾個部分: ———第1部分:通則; ———第2部分:聚氯乙烯樹脂; ———第3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 ———第4部分:聚碳酸酯模塑和擠出材料; ———第5部分:熱塑性均聚和共聚型聚酯(TP); ———第6部分: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 本部分為GB/T1632的第3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1628-3:2001《塑料 使用毛細管黏度計測定聚合物稀溶液的黏度 第3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英文版)。 本部分根據(jù)ISO1628-3:2001重新起草。 本部分與ISO1628-3:2001的主要技術(shù)性差異如下: ———增加了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GB/T8170(見2和8.2) ———增加了對溶劑過濾的要求(見4.1和5.11); ———增加了主要技術(shù)要求表,黏度計使用ISO3105中表B.4的0B型或表B.9的0aDIN 型烏氏黏度計(見5.1和表1); ———改變了高溫烏氏黏度計的過濾方式(見圖1); ———使用機械混合加熱器具用于溶液的配制(見5.8和7.4.3); ———增加了溶液轉(zhuǎn)移的操作步驟(見7.5.1); ———增加了如溶液不過濾,需在報告中說明的要求[見7.5.1和第9章f)]。 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編輯性修改: ———刪除了ISO1628-3:2001的前言; ———增加了國家標準的前言; ———對ISO1628-3:2001中引用的國際標準,用已被采用為我國的標準代替對應的國際標準,未被采用為我國標準的直接引用國際標準。 本部分代替GB/T1841—1980《聚烯烴樹脂稀溶液黏度試驗方法》。 本部分與GB/T1841—1980的主要技術(shù)差異如下: ———黏度計使用ISO3105:1994中表B.4的0B型或表B.9的0aDIN 型烏氏黏度計,增加了主要技術(shù)要求表(5.1和表1); ———溶液需過濾,使用高溫烏氏黏度計(圖1); ———使用機械混合加熱器具用于溶液的配制(5.8和7.4.3); ———溶劑體積利用公式計算(7.4.1,7.4.3); ———增加了如溶液不過濾,需在報告中說明的要求[7.5.1和第9章f)]。 本部分由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全國塑料標準化技術(shù)委員會石化塑料樹脂產(chǎn)品分會(SAC/TC15/SC1)歸口。 本部分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化院燕山分院。 本部分參加起草單位:北京東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助劑二廠、無錫富坤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中國石化齊魯股份有限公司齊魯分公司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超先、王燕來、楊力、胡晶石、王治春、代麗斌。 本部分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 ———GB/T1841—1980。 |
推薦檢測機構(gòu)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guān)機構(gòu),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gòu)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guān)機構(gòu),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gòu)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guān)機構(gòu),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