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alysis techniques for system reliability - Procedure for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
標準號:GB/T 7826-2012
本標準闡述失效模式和影響分析(FMEA)與失效模式、影響及危害性分析(FailureModes,EffectsandCriticalityAnalysis,FMECA)程序,并為使應用該程序達到各種目標從以下幾方面提供指南:———提供進行分析所必需的程序步驟;———確定合適的術語、假設、危害性度量和失效模式;———確定基本原則;———提供必要的表格形式的實例。鑒于FMECA 是FMEA 的擴展,用于FMEA 的所有定性分析,均適用于FMECA。2 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2900.13—2008 電工術語 可信性與服務質量(IEC60050-191:1990,IDT)GB/T7829—2012 故障樹分析(FTA)程序(IEC61025Ed.2:2006,IDT)IEC60300-3-1:2003 可信性管理 第三部分 第一章:可信性分析技術 應用指南 方法指南(Dependability management—Part3-1:Applicationguide—Analysistechniquesfordependability—Guideonmethodology)IEC61078 可信性分析技術 可靠性框圖分析方法(Analysistechniquesfordependability—Reliabilityblockdiagrammethod)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代替GB/T7826—1987《系統可靠性分析技術 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FMEA)程序》。 本標準與GB/T7826—1987相比主要變化有: ———規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對IEC標準的引用; ———增加術語部分,對產品、失效、故障、失效嚴酷度等8個術語重新進行了定義和說明; ———引入嚴酷度等級的概念,對失效模式影響的嚴重程度進行分級; ———增加FMEA 表格設計的概念,強調工作表的規劃性,細化工作表表頭,充實了可選的備注欄包含的內容,列出了分析的流程圖; ———給出了失效模式影響嚴酷度(S)、失效模式發生度(O)、失效模式可探測度(D)的估計方法和風險優先數(RPN)的計算公式; ———增加“其他考慮因素”章節,說明了在分析時如何考慮共因失效、人的因素、軟件缺陷、系統失效后果等; ———豐富了“應用”章節的內容,詳細的闡述了FMEA 的重要性和靈活性;同時也闡述了與其他分析方法(如故障樹分析,Faulttreeanalysis,FTA)的關系,指出了其缺陷和不足; ———增加了資料性附錄A 和附錄B。 本標準等同采用IEC60812:2006《系統可靠性分析技術 失效模式和影響分析程序》。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電工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維修性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4)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張增照、李鐵華、朱啟新、古文剛、潘勇、來萍、崔曉英、龐富麗。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7826—1987。 Ⅲ GB/T7826—2012/IEC60812:2006 |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