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用于探測與報警放射性材料的袖珍式個人輻射儀

Pocket-type personal radiation devices(PRD) for detection and alarming of radioactive material
標準號:GB/T 31835-2015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31835-2015
發布時間:2015-07-03
實施時間:2016-02-01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邵暉、李志遠、胡俊麗、崔輝、樊海軍、邵建輝、劉正。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輻射防護儀器
ICS分類:輻射防護
起草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研究院第二研究所。
歸口單位:全國核儀器儀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全國核儀器儀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用于探測與報警放射性材料的袖珍式個人輻射儀(PRD)的設計、功能準則、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人體佩戴的袖珍式個人輻射儀。PRD用于探測和指示貫穿電離輻射(包括光子和/或中子)的存在和大概的量級,警告用戶有明顯高于當地平均本底水平的放射源存在,但不用于提供劑量當量率的測量。 本標準不適用于GB/T 4835.1-2012、IEC 61526:2010涉及的輻射防護儀器的性能。 當PRD用于其他條件而不是佩戴在人體上時,其有關中子的性能可能降低。
標準摘要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EC62401:2007《輻射防護儀器 用于探測非法運輸放射性物質的個人輻射報警裝置》。 為了便于使用,本標準對IEC62401:2007做了下列技術性和編輯性修改: ———標準名稱改為“用于探測與報警放射性材料的袖珍式個人輻射儀”; ———刪去引言; ———在“2 規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GB/T4835.1—2012和IEC61526:2010,以GB/T4960.6—2008代替IEC60050-393:2003和IEC60050-394:2007; ———在“3 術語和定義”中增加術語“袖珍式個人輻射儀”“核材料”“放射性物質”“放射性材料”和“參考條件”及其定義;對該標準的術語按邏輯順序和類別重新排序,將“裝置的參考點”改為“輻射儀的參考點”,“誤報”中對“誤報率”進行了注解,刪掉了標準中未用到的名詞術語,如“量的約定真值”“裝置”“有效測量范圍”“讀出”“標準偏差”“常規試驗”“驗收試驗”“方差”等;———4.2.1將“輻射儀的整體尺寸(不包括夾子、夾持裝置或外部報警器)不宜超過長200mm、寬 100mm 和厚50mm”改為“輻射儀的整體尺寸(不包括夾子、夾持裝置或外部報警器)不宜超 過長150mm、寬80mm 和厚30mm”; ———4.2.3的列項說明a)和b)改為4.2.3.1和4.2.3.2; ———5.2.3.1和5.2.3.2的列項說明a)和b)改為5.2.3.1.1、5.2.3.1.2和5.2.3.2.1、5.2.3.2.2; ———5.3.1.2下面的懸置段改為5.3.1.2.1“概述”,列項說明a)和b)改為5.3.1.2.2和5.3.1.2.3; ———刪除6.1的內容; ———由于參考文獻的GB/T4835.1—2012和IEC61526:2010在“1 范圍”中引用,將這兩個標準列入“2 規范性引用文件”,故刪除參考文獻。 本標準由全國核儀器儀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30)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研究院第二研究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邵暉、李志遠、胡俊麗、崔輝、樊海軍、邵建輝、劉正。 |
標準目錄
前言 Ⅰ 1 范圍 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1 3 術語和定義、量和單位 2 3.1 術語和定義 2 3.2 量和單位 3 4 設計要求 4 4.1 一般要求 4 4.2 機械要求 4 4.3 電磁要求 5 5 性能試驗 5 5.1 一般試驗條件 5 5.2 輻射試驗 6 5.3 環境試驗 8 5.4 機械試驗 10 5.5 電氣試驗 11 6 文件 12 6.1 型式試驗報告 12 6.2 合格證書 12 6.3 操作和維修手冊 12 表1 參考條件和標準試驗條件 12 表2 綜合性能要求 13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