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ngle-mode optical fibres for telecommunication - Part 2: Characteristics of a cut-off wavelength shifted single-mode optical fibre
標準號:GB/T 9771.2-2008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9771.2-2008
發布時間:2008-10-07
實施時間:2009-04-01
首發日期:2000-10-17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陳永詩、程淑玲、雷非、李海清、劉澤恒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光通信設備
ICS分類:光纖和光纜
提出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起草單位: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歸口單位: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
標準簡介
GB/T 9771的本部分規定了B1.2類截止波長位移單模光纖的幾何、光學、傳輸特性和機械、環境性能的要求,規定了光纖特性的測量方法。該類光纖的零色散波長在1310nm附近,截止波長移到了較長波長,在1550nm波長區域衰減最低,最佳工作波長在1530nm~1625nm范圍。本部分適用于通信光纜和其他信息傳輸設備中使用的B1.2類單模光纖,特別適用于海底通信光纜中使用的B1.2類單模光纖。
標準摘要
GB/T9771《通信用單模光纖》分為如下幾個部分: ---第1部分: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特性; ---第2部分:截止波長位移單模光纖特性; ---第3部分:波長段擴展的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特性; ---第4部分:色散位移單模光纖特性; ---第5部分:非零色散位移單模光纖特性; ---第6部分:寬波長段光傳輸用非零色散單模光纖特性; ---第7部分:接入網用彎曲損耗不敏感單模光纖特性。 本部分為GB/T9771的第2部分。光纖的幾何、光學和傳輸特性要求參考了ITUT G.654:2006《截止波長位移單模光纖光纜特性》(英文版)中G.654 類光纖的規定,光纖的機械、環境性能參考了IEC60793-2-50:2007(第3.0版86A/1164/CDV 文稿)《光纖 第250部分:產品規范 B類單模光纖特性》(英文版)中B1.2類光纖規定。 本部分代替GB/T9771.2-2000《通信用單模光纖系列 第2部分:截止波長位移單模光纖特性》。 本部分與GB/T9771.2-2000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將標準名稱由《通信用單模光纖系列 第2部分:截止波長位移單模光纖特性》改為《通信用單模光纖 第2部分:截止波長位移單模光纖特性》; ---尺寸參數,對某些技術指標作了較大修改,_模場直徑取值分為A、B、C 三種,增加了幾何特性測量方法(2000年版的表1,本版的表1、表2); ---傳輸特性,將5.2標題改為光學特性和傳輸特性,對某些技術指標作了較大修改,將衰減系數要求由A 級、B 級改分為Ⅰ 級、Ⅱ 級;色散系數取值分為A、B、C 三種;刪除了單根光纖PMD 系數值的要求,增加了未成纜光纖鏈路PMDQ 值的規定,A 類PMDQ 值為0.5ps/槡km,B、C 類PMDQ 值為0.20ps/槡km;增加了光學特性和傳輸特性的測量方法(2000年版的表2,本版的表3、表4、表5); ---機械性能,取消了對涂覆光纖篩選試驗要求的分級,修改了光纖涂覆層剝離力的要求,增加了相關試驗方法(2000年版的表3、表4,本版的表6、表7、表8、表9); ---環境性能,環境光衰減變化以表的形式給出,增加了環境機械性能變化要求和相關試驗方法(2000年版的5.6.1、5.6.2、5.6.3、5.6.4,本版的表10、表11、表12)。 本部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歸口。 本部分起草單位: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陳永詩、程淑玲、雷非、李海清、劉澤恒。 本部分為第一次修訂。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