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石油天然氣工業 鉆井和采油設備 井口裝置和采油樹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 -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equipment - Wellhead and christmas tree equipment
標準號:GB/T 22513-2008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22513-2008
發布時間:2008-11-04
實施時間:2009-05-01
首發日期:2008-11-04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辜志宏、文志雄、張斌、范亞民等
作廢日期:2014-10-01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石油鉆采設備與儀器
ICS分類:勘探和鉆采設備
提出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起草單位:中國石油集團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江漢機械研究所、國家油氣田井口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
歸口單位:全國石油鉆采設備和工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96)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石油天然氣工業用井口裝置和采油樹的性能、尺寸和功能互換性、設計、材料、試驗、檢驗、焊接、標志、包裝、貯存、運輸、采購、修理和修造的要求,并給出了相應的推薦作法。本標準不適用于油田現場使用、試驗和修理的井口裝置和采油樹。
標準摘要
本標準修改采用ISO10423:2003《石油天然氣工業 鉆井和采油設備 井口裝置和采油樹》(英文版)。 本標準根據ISO10423:2003重新起草。 考慮到我國國情,在采用ISO10423:2003時,本標準做了如下一些技術修改: ———用對應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代替了部分引用文件(本標準第2章); ———對ISO10423:2003中表格和只有內容、沒有表格編號的表格,以及合并的表格重新按照正文的順序進行統一編號。對ISO10423:2003中圖和表內的圖,也重新進行統一編號; ———增加了附錄H(規范性附錄:SI制法蘭連接螺母); ———增加了附錄N(規范性附錄),將標準APISpec6A(第19版)的技術修改內容,以規范性附錄的形式納入本標準,并在正文中對應修改的章、節、表、圖附近的頁邊空白處,用垂直單線做出了標識。 為便于使用,本標準還做了下列編輯性修改: ———“本國際標準”一詞改為“本標準”; ———用小數點“.”代替作為小數點的逗號“,”; ———刪除了ISO10423:2003前言,增加了本前言; ———刪除了ISO10423:2003中附錄B、附錄D 中的英制單位數據表格; ———刪除了ISO10423:2003中附錄K、附錄L 中的英制單位的圖和表格; ———刪除了ISO10423:2003中附錄M(資料性附錄:圖和數表的對應編號);而用ISO10423:2003與本標準對應的章條編號、圖和數表編號,編輯成本標準的附錄P,以盡量少用腳注; ———按國家制圖標準對ISO10423:2003中的圖進行了修改; ———附錄順序按照正文出現的先后順序進行了調整; ———用SY5087—2005《含硫化氫氣井安全鉆井推薦作法》的部分內容,替換了附錄A 中美國德克薩斯州鐵路委員會法規36相應的條款; ———增加了附錄B(資料性附錄:國內外標準的對比),以指導使用。 本標準的附錄C、附錄G、附錄H、附錄K、附錄M、附錄N 是規范性附錄,附錄A、附錄B、附錄D、附錄E、附錄F、附錄I、附錄J、附錄L、附錄O、附錄P是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石油鉆采設備和工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96)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石油集團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江漢機械研究所。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國家油氣田井口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石油工業井控裝置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江蘇咸中石油機械有限公司、重慶新泰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大慶油田裝備制造集團。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辜志宏、文志雄、張斌、范亞民、劉雪梅、張斌、夏正華、潘明浩、王明安、李朝明、申會芹、李世宏、李鵬飛、潘建武、吳清河、肖莉。 |
標準目錄
前言Ⅴ 1 范圍1 1.1 目的1 1.2 適用范圍1 1.3 使用條件3 1.4 產品規范級別(PSL) 3 2 規范性引用文件3 3 術語、定義和縮略語5 3.1 術語和定義5 3.2 縮略語16 4 設計和性能———一般要求17 4.1 性能要求———總則17 4.2 工作條件17 4.3 設計方法19 4.4 其他設計資料22 4.5 設計文件22 4.6 設計評審22 4.7 設計驗證23 5 材料———一般要求23 5.1 總則23 5.2 書面規范23 5.3 芯軸式油管懸掛器和套管懸掛器23 5.4 本體、蓋、端部和出口連接25 5.5 密封墊環30 5.6 試驗試樣(TC) 31 5.7 質量鑒定試樣(QTC) 33 5.8 熱處理設備鑒定35 5.9 材料驗證35 5.10 管堵和閥拆卸堵35 5.11 背壓閥35 5.12 壓力邊界貫穿裝置35 5.13 防磨襯套35 5.14 轂端連接裝置35 6 焊接———一般要求35 6.1 總則35 6.2 堆焊除外的非承壓件焊接(PSL1~PSL3)35 6.3 承壓件制造焊接———本體、蓋、端部和出口連接、管堵、閥拆卸堵及背壓閥36 6.4 承壓件補焊———本體、蓋、端部和出口連接、管堵、閥拆卸堵和背壓閥40 6.5 耐蝕堆焊和(或)表面硬化堆焊及其他材料表面性能控制40 7 質量控制43 7.1 總則43 7.2 測量和試驗裝置43 7.3 質量控制人員資格43 7.4 質量控制要求43 7.5 質量控制記錄要求69 8 標志72 8.1 標志要求72 8.2 井口裝置73 8.3 連接裝置和附件73 8.4 套管懸掛器和油管懸掛器74 8.5 閥和節流閥74 8.6 單件連接裝置[法蘭式、螺紋式、其他端部連接裝置(OEC)和焊接式] 75 8.7 其他裝置75 8.8 螺柱和螺母76 8.9 采油樹76 8.10 閥拆卸堵76 8.11 管堵76 8.12 背壓閥76 9 貯存和運輸76 9.1 試驗后排放76 9.2 防銹76 9.3 密封表面保護76 9.4 裝配和維護說明76 9.5 密封墊環76 9.6 非金屬材料的老化控制77 10 裝置———特殊要求77 10.1 法蘭式端部和出口連接77 10.2 螺紋式端部和出口連接99 10.3 螺柱和螺母104 10.4 密封墊環105 10.5 閥108 10.6 套管頭和油管頭119 10.7 套管懸掛器和油管懸掛器122 10.8 油管頭異徑接頭126 10.9 節流閥127 10.10 三通和四通130 10.11 103.5 MPa和138.0 MPa裝置用的試驗和儀表連接133 10.12 流體取樣器133 10.13 采油樹135 10.14 轉換連接裝置136 10.15 異徑連接四通和過渡四通138 10.16 驅動器139 10.17 鎖緊螺釘、定位銷和止動螺釘的封隔機構142 10.18 其他端部連接裝置(OECs) 142 10.19 頂部連接裝置143 10.20 地面和水下安全閥及驅動器144 10.21 管堵148 10.22 閥拆卸堵149 10.23 其他壓力邊界貫穿裝置150 10.24 背壓閥150 11 修理和修造151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訂購指南152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國內外標準的對比169 附錄C (規范性附錄) 地面安全閥(SSV)和水下安全閥(USV)的性能鑒定程序174 附錄D (資料性附錄) 高溫下裝置的設計和額定值的確定180 附錄E (資料性附錄) 性能鑒定程序183 附錄F (資料性附錄) 推薦的焊接坡口設計尺寸207 附錄G (規范性附錄) 地面井口裝置的下入、回收和試驗工具、清理工具及防磨襯套的設計和制造 211 附錄H (規范性附錄) SI制法蘭連接螺母214 附錄I(資料性附錄) 6B型和6BX 型法蘭全螺紋螺栓長度的計算方法215 附錄J(資料性附錄) 推薦的法蘭螺栓扭矩217 附錄K (規范性附錄) 閥拆卸制備和閥拆卸堵規范219 附錄L (資料性附錄) 采油樹頂部連接裝置的推薦規范226 附錄M (規范性附錄) 修理和修造要求234 附錄N (規范性附錄) APISpec6A(第19版)的技術修改244 附錄O (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對應的美國慣用單位和數據251 附錄P (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的章條編號與ISO10423:2003的對照255 參考文獻263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