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rbon black for use in rubber products
標準號:GB 3778-2011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 3778-2011
發布時間:2011-12-05
實施時間:2012-08-01
首發日期:1983-06-14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王定友、代傳銀、侯賀鋼、張麗萍、段力輝、李學波、宋英姿、胡勇軍、張媛、蔣良強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炭黑
ICS分類:塑料的輔料和添加劑
提出單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起草單位:中橡集團炭黑工業研究設計院、龍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德泰化學有限公司、江西黑貓炭黑股份有限公司等
歸口單位:全國橡膠與橡膠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炭黑分技術委員會(SAC/TC 35/SC 5)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全國橡膠與橡膠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炭黑分技術委員會(SAC/TC 35/SC 5)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橡膠用炭黑的品種與系列、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采樣、驗收及包裝、標識、貯存和運輸要求。本標準適用于橡膠用炭黑。
標準摘要
本標準的第4章、第5章和第7章為強制性內容,其余為推薦性內容。 本標準參考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標準ASTM D1765:2005ae1《橡膠用炭黑標準分類系統》修訂。 本標準代替GB3778—2003《橡膠用炭黑》,與GB3778—2003的主要技術差異為: ———取消了規范性引用文件GB/T3777—1996,并增加了橡膠用炭黑的命名方法(見第2章、第3章)。 ———增加了規范性引用文件“GB/T8656”和“GB/T8660”(見第2章)。 ———將45μm 篩余物和500μm 篩余物的單位由“%”改為“mg/kg”,使結果書寫更簡潔。 ———取消分級(見4.3和表2,2003年版的表1),增加生產者與使用者間進行技術協調的空間。 ———調整和重新規定了技術指標及其允許波動范圍(見表2,2003年版的表1)。 ———對試驗方法中按方法標準號從小到大重新編排(見第5章)。 ———采用ASTM D1765:2005ae1表1的目標值和典型值作為本標準相應項目的目標值和典型值(見表2)。 ———CTAB比表面積的典型值采用相應的STSA 典型值,通過GB/T3780.5給出的換算公式計算而得,進一步保證了兩者間的互換性(見表2)。 ———將氮吸附比表面積(NSA)列為例行檢驗項目。 ———取消了N242、N332、N472(見表2,2003年版的表1)。 ———增加了噴霧炭黑及其出廠檢驗項目要求(見第4章、6.1)。 ———刪除了例行檢驗的一種情況(推薦考核指標每一個品種每年至少檢驗一次)的規定(見6.2), 檢驗頻次由企業與客戶協商確定。 ———關于采樣的內容單列一章(見第7章,2003年版的6.3),結合工作實際對內容進行了增加。 ———刪除了硬質塑料采樣管,且將采樣管的直徑增大至(38~40)mm,長度增加至600 mm(見7.1.2,2003年版的6.3.1),便于采取大包裝中間的樣品且提高采樣效率。 ———增加了格槽式分樣器(見7.1.4),用于均化樣品。 ———增加了用托盤、集裝袋、槽車包裝時采樣單元的規定(見7.2)。 ———增加了樣品的制備(見7.5)。 ———進一步細化了不合格品的判定規則(見8.1,2003年版的6.4.1)。 ———刪除了內袋和外袋均為牛皮紙的包裝袋,增加了集裝袋包裝(見9.1.3,2003年版的7.1.3)。 ———增加了運輸中裝卸時保護包裝袋的要求(見9.4.3)。 ———300%定伸應力的測試標樣變更為IRC4。 ———附錄A 中增加了IRC4的標準值和IRB7的實測值。 本標準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橡膠與橡膠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炭黑分技術委員會(SAC/TC35/SC5)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橡集團炭黑工業研究設計院。 本標準參與起草單位:龍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德泰化學有限公司、江西黑貓炭黑股份有限公司、青州市博奧炭黑有限責任公司、山東貝斯特化工有限公司、石家莊市新星化炭有限公司、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曲靖眾一精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王定友、代傳銀、侯賀鋼、張麗萍、段力輝、李學波、宋英姿、胡勇軍、張媛、蔣良強。 本標準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3778—1983、GB3778—1989、GB3778—1994、GB3778—2003。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