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eel and iron - Determination of acid-soluble silicon and total silicon content - Reduced molybdosilicat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標準號:GB/T 223.5-2008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223.5-2008
發布時間:2008-08-19
實施時間:2009-04-01
首發日期:1963-12-31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張東生、寧偉光、曹宏燕、柯瑞華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鋼鐵與鐵合金分析方法
ICS分類:黑色金屬綜合
提出單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起草單位:首鋼總公司技術中心、武漢鋼鐵(集團)公司、鋼鐵研究總院
歸口單位: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發布部門: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主管部門: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標準簡介
GB/T 223的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4829-1:《鋼和鑄鐵 全硅含量測定 還原型硅鉬酸鹽分光光度法 第1部分:硅含量0.05%~1.0%》和ISO 4829-2:1988《鋼鐵 全硅含量測定 還原型硅鉬酸鹽分光光度法 第2部:0.01%~0.05%》整合成一個標準。GB/T 223的本部分規定了用還原型硅鉬酸鹽分光光度法測定鋼鐵中酸溶硅和全硅含量。本部分適用于鋼鋼鐵中質量分數為0.010%~1.00%的硅含量測定。本標準代替GB/T 223.5-1997相比較,主要做了以下修改:——擴大了適用范圍;——增加了全硅含量的測定方法;——顯色時用抗壞血酸作還原劑,原標準采用硫酸亞鐵銨作還原劑。
標準摘要
GB/T223的本部分修改采用ISO4829-1:1986《鋼和鑄鐵 全硅含量測定 還原型硅鉬酸鹽分光光度法 第1部分:硅含量0.05%~1.0%》和ISO48292:1988《鋼鐵 全硅含量測定 還原型硅鉬酸鹽分光光度法 第2部分:硅含量0.01%~0.05%》,并整合成一個標準。 本部分的原理、溶解酸、顯色體系、測量方式等與ISO4829-1:1986和ISO4829-2:1988一致。在不影響方法的準確度和精密度前提下,主要做了以下修改: ---原試料處理后,試液稀釋于1000mL 容量瓶中定容,改為在100mL 容量瓶中定容,相應減少溶解酸量和分取顯色溶液量。 ---原試料量一律為0.50g,改為分別稱取0.40g、0.20g或0.10g。 ---原殘渣在鋯坩堝中用過氧化鈉于600 ℃ 熔融,改為在鉑坩堝中用碳酸鈉硼酸混合熔劑于950 ℃熔融。 ---原純鐵硅含量分別小于5μg/g和2μg/g,改為純鐵硅含量小于0.002%(質量分數),并已知其準確含量。 ---原繪制校準曲線時,稱取多份純鐵,在混合酸分解后,分別加入不同量硅標準溶液,改為稱取一份純鐵,加混合酸分解定容,分液后分別加入不同量硅標準溶液。試劑中硅標準溶液的濃度亦作相應變動。 ---分析結果的計算式作了修改。 本部分代替GB/T223.5-1997《鋼鐵及合金化學分析方法 還原型硅鉬酸鹽光度法測定酸溶硅含量》。 本部分與GB/T223.5-1997相比較,主要做了以下修改: ---擴大了適用范圍; ---增加了全硅含量的測定方法; ---顯色時用抗壞血酸作還原劑,原標準采用硫酸亞鐵銨作還原劑。 本部分的附錄A、附錄B都是資料性附錄。 本部分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提出。 本部分由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部分負責起草單位:首鋼總公司技術中心。 本部分參加起草單位:武漢鋼鐵(集團)公司、鋼鐵研究總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張東生、寧偉光、曹宏燕、柯瑞華。 本部分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223.5(二)-1981、GB/T223.5-1988、GB/T223.5-1997。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