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鐵礦石 取樣和制樣方法

Iron ores—Sampling and sample preparation procedures
標準號:GB/T 10322.1-2014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10322.1-2014
發(fā)布時間:2014-06-24
實施時間:2015-04-01
首發(fā)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王春生、王晗、王金泉、范金泉、張關(guān)來、孫良、陳小奇、于成峰、陳自斌、沈炬、孫遜、陳良、鄭景須
出版機構(gòu):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鐵礦
ICS分類:鐵礦
提出單位:中國鋼鐵工業(yè)協(xié)會
起草單位: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徐州赫爾斯采制樣設(shè)備有限公司、浙江福特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上虞市宏興機械儀器制造有限公司、冶金工業(yè)信息標準研究院
歸口單位:全國鐵礦石與直接還原鐵標準化技術(shù)委員會(SAC/TC317)
發(fā)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中國鋼鐵工業(yè)協(xié)會
標準簡介
GB/T10322的本部分規(guī)定了為測定交貨批的化學成分、水分含量、粒度分布以及其他物理和冶金性能(除用ISO3852:2007方法2測定體積密度外),從一個交貨批的轉(zhuǎn)運過程中機械取樣、手工取樣和制樣的方法。包括:a) 基礎(chǔ)理論;b) 取樣和制樣的基本原理;c) 取樣系統(tǒng)設(shè)計、安裝和操作的基本要求。本部分中規(guī)定的這些方法適用于帶式輸送機和其他礦石運輸設(shè)備對交貨批在裝載和卸載過程的取樣,帶式輸送機和其他礦石運輸設(shè)備可安裝機械取樣機,也可在設(shè)備上安全地進行人工取樣。這些方法適合于所有的鐵礦石,無論是天然的還是加工的(例如精粉礦和諸如球團礦或燒結(jié)礦之類的人造塊礦)。
標準摘要
GB/T10322《鐵礦石》分為8個部分: ———第1部分 鐵礦石 取樣和制樣方法; ———第2部分 鐵礦石 評定品質(zhì)波動的實驗方法; ———第3部分 鐵礦石 校核取樣精密度的實驗方法; ———第4部分 鐵礦石 校核取樣偏差的實驗方法; ———第5部分 鐵礦石 交貨批水分含量的測定; ———第6部分 鐵礦石 熱裂指數(shù)的測定方法; ———第7部分 鐵礦石 粒度分布的篩分測定; ———第8部分 鐵礦石 比表面積的單點測定 氮吸附法。 本部分為 GB/T10322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部分代替 GB/T10322.1—2000《鐵礦石 取樣和制樣方法》,本部分與 GB/T10322.1—2000相比,除編輯性修改外,主要技術(shù)變化如下: ———將原部分中“一次份樣”、“一次取樣”分別修改為“初級份樣”和“初級取樣”;“截取口開度”修改為“截取開口度”。 ———在第1章范圍中增加了“除用ISO3852:2007方法2測定體積密度外”。 ———對第3章術(shù)語和定義的“3.1交貨批”、“3.7實驗樣”、“3.12樣品定比縮分”分別修改為“3.1批”、“3.7試驗樣”、“3.12定比縮分”。 ———對4.1“僅對鐵精礦粉”改為“僅對于公稱最大粒度小于1mm 的鐵礦石”。 ———對4.2的a)中增加了“以及需要測定的品質(zhì)特性”。4.2的原部分的c)為現(xiàn)部分的d),原部分的h)為現(xiàn)部分的c)。4.2還增加了“對于用來進行物理試驗的大樣或副樣,需要特別注意所需樣品的總重量(見10.1.6.3)。當大樣或副樣的質(zhì)量小于物理試驗用試樣制備所需的質(zhì)量時,需要增加份樣采取的數(shù)量或質(zhì)量以達到需要的質(zhì)量。最好是增加份樣數(shù),而不是增加份樣量?!钡囊?guī)定。 ———5.1.3的i)修改為“公稱最大粒度小于1mm 的鐵精礦粉采樣時,應采取整個鐵精礦粉料柱”。 ———5.1.4.1中“截取型一次取樣機”改為“切割式取樣機”。 ———5.1.4.2中增加“l(fā)2———從傳送機上截取全截面的礦石流的長度,單位為米(m)”和“對初級取樣來說,應不小于30mm,初級取樣階段以后的取樣,應不小于10mm?!钡拿枋觥?br>———5.1.4.3中將“這個方法只適用鐵精礦粉取樣”改為“該份樣采取方法只適用于公稱最大粒度小于1mm 的鐵礦石”。 ———5.2的表1由原來3個交貨批質(zhì)量范圍改成9個,因此對總精密度近似值βSPM 有新的參數(shù)規(guī)定,與原設(shè)定的總精密度比較均有所放大。 ———5.3中增加對凡品質(zhì)波動不明的礦石在確定品質(zhì)波動之前,進行如下分類:a)如果先前沒有這種礦石或類似礦石品質(zhì)波動類別,則這種鐵礦石的品質(zhì)波動應該確定為“大”。b)如果先前有類似礦石品質(zhì)波動類別,則這種礦石的品質(zhì)波動應該以類似礦石品質(zhì)波動的類別作為起點。 還增加“如果分別采取測定在表2中未列出的其他物理特性或冶金特性,則礦石的品質(zhì)波動應該為大?!焙汀叭绻回浥啃?品質(zhì)波動大的礦石就不可能按照式(8)計算的份樣個數(shù)采取份樣。在這種情況下,應盡可能采取最大的份樣個數(shù),并且為了補償較差的取樣精密度,要改進制樣精密度來滿足總精密度βSPM 要求,例如:通過制備和分析更多的副樣,采用的程序方法應該記錄在取樣報告中”的規(guī)定。 ———5.4.1的表3中放大了對 P的取樣精密度值。 ———對6.1.1的a)和b)進行了修改,原a)“安裝變速取樣機”,改為“控制取樣點前帶式輸送機上的礦石流量來降低流速的波動;原b)“開展取樣點前帶式輸送機上的礦石流量”,改為“安裝可以使采取每個份樣時速度可變化的變速取樣機,使其采取速度與在采取每個份樣時傳輸皮帶上礦石流的速度成正比”。 ———原“7.3取樣裝置的強度”修改為“取樣裝置的耐用性”。 ———原7.5.2“……最廣泛的機型是截取型一次取樣機”,改為“最典型的機型是切割型初級取樣機”。圖1標題“截取型取樣機”,改為“切割型取樣機”。 ———7.7.3中增加“g)溜槽型縮分機[見圖3f)]”規(guī)定。 ———將“7.7.4烘箱”改為“7.7.4干燥”。 ———原“8.2.1概述”取消,現(xiàn)8.2.1為“取樣設(shè)備”,原8.2.2“取樣設(shè)備”改為“初級份樣的個數(shù)”,依次類推。 ———原“9參比樣的停帶取樣法”改為“9停帶參比取樣”。增加“h)按第11條款中的規(guī)定,把份樣、副樣或大樣貯存在有標簽的容器中?!焙汀叭绻臃ú豢尚?則可以采用附錄 C 中敘述的方案之一?!钡囊?guī)定。 ———原“10.1.6樣品的分用和重用”改為“10.1.7樣品分用和重用”,增加了“10.1.6 縮分樣品質(zhì)量”,并增加了對水分、化學分析、粒度測定和物理試驗樣的縮分規(guī)定。 ———原表4進行較大的修改,原來交貨批質(zhì)量確定每個交貨批水分測定最小部分數(shù),改為以公稱最大粒度確定縮分后大樣的最小質(zhì)量(kg),增加了標準偏差0.1%和0.05%Fe縮分后大樣的最小質(zhì)量(kg)。 ———原表6修改較大,原表6是“水分測定和化學分析用大樣縮分的最小質(zhì)量”,現(xiàn)表6為“物理試驗樣制樣和測定精密度”。 ———原表7是“公稱最大粒度、鋪樣厚度、縮分鏟尺寸”,現(xiàn)為“每交貨批水分測定的最小部分數(shù)”,與原表4一致。 ———10.3.1.1中增加了“物理試驗樣”。10.3.1.2原部分“截取口開度至少應為待縮分樣品公稱最大粒度的3倍”修改成“截取開口度至少應為待縮分樣品公稱最大粒度的3倍或10mm,選擇較大的”的描述。在10.3.1中增加“10.3.1.6縮分樣品的質(zhì)量”。 ———10.3.2.1中增加了“物理試驗樣品”。原10.3.2.2~10.3.2.3對應于本部分的“10.3.2.2縮分樣品質(zhì)量”。 ———原10.4.2.2中的表7對應本部分的表8,增加了“公稱最大粒度(mm)0.1~0.5和0~0.1”規(guī)定。原10.4.2.3中的表8對應本部分的表9。原“10.4.2.4程序”對應現(xiàn)“10.4.2.5程序”,現(xiàn)10.4.2.4改為“縮分樣品質(zhì)量”條。 ———原10.4.3.2中的表9對應現(xiàn)部分的表10。原10.4.3.3對應現(xiàn)10.4.3.4?,F(xiàn)10.4.3.3改為“縮分樣品的質(zhì)量”條,10.4.3.4為“程序”。原10.4.3.4~10.4.3.5取消。 ———原“10.5粒度測定樣品的制備”對應現(xiàn)部分的“10.5化學分析試樣制備”。 ———原“10.7化學分析試樣制備”對應現(xiàn)部分的“10.7粒度測定樣品的制備”。在原10.6中的表10對應現(xiàn)10.6的表11。 ———原10.8“制樣流程示例”改為10.8“物理試驗樣品制備”,為本次修訂增加的部分。 ———附錄 A 增加 A.1檢查目的、A.2機械和操作的檢查和 A.3控制圖描述。 本部分使用翻譯法等同采用ISO3082:2009《鐵礦石 取樣和制樣方法》。 與本部分中規(guī)范性引用的國際文件有一致性對應關(guān)系的我國文件如下: ———GB/T6003.1—2012 試驗篩 技術(shù)要求和檢驗 第1部分:金屬絲編織網(wǎng)試驗篩(ISO3310-1:2000,MOD) ———GB/T6003.2—2012 試驗篩 技術(shù)要求和檢驗 第2部分:金屬穿孔板試驗篩(ISO3310-2:1999,MOD) ———GB/T6005—2008 試 驗 篩 金 屬 絲 編 織 網(wǎng)、穿 孔 板 和 電 成 型 薄 板 篩 孔 的 基 本 尺 寸(ISO565:1990,MOD) ———GB/T10322.2—2000 鐵礦石 評定品質(zhì)波動的實驗方法(idtISO3084:1998) ———GB/T10322.3—2000 鐵礦石 校核取樣精密度的實驗方法(idtISO3085:1996) ———GB/T10322.4—2000 鐵礦石 校核取樣偏差的實驗方法(idtISO3086:1998) ———GB/T10322.5—2000 鐵礦石 交貨批水分含量的測定(idtISO3087:1998) ———GB/T10322.6—2004 鐵礦石 熱裂指數(shù)的測定方法(ISO8371:1994,IDT) ———GB/T10322.7—2004 鐵礦石 粒度分布的篩分測定(ISO4701:1999,IDT) ———GB/T13240—1991 鐵礦球團 相對自由膨脹指數(shù)的測定方法(neqISO/DP4698:1984) ———GB/T14201—1993 鐵礦球團抗壓強度測定方法(neqISO4700:1983) ———GB/T20565—2006 鐵礦石和直接還原鐵 術(shù)語(ISO11323:2002,IDT) ———GB/T24189—2009 高爐用鐵礦石 用最終還原度指數(shù)表示的還原性的測定(ISO7215:2007,IDT) ———GB/T24204—2009 高爐爐料用鐵礦石 低溫還原粉化率的測定 動態(tài)試驗法(ISO13930:2007,IDT) ———GB/T24235—2009 直接還原爐料用鐵礦石 低溫還原粉化率和金屬化率的測定 氣體直接還原法(ISO11257:2007,IDT) ———GB/T24236—2009 直接還原爐用鐵礦石 還原指數(shù)、最終還原度和金屬化率的測定(ISO11258:2007,IDT) ———GB/T24237—2009 直接還原爐料用鐵礦球團 成團性的測定方法(ISO11256:2007,IDT) ———GB/T24515—2009 高爐爐料用鐵礦石 用還原速率表示的還原性的測定(ISO4695:2007,IDT) ———GB/T24530—2009 高爐爐料用鐵礦石 荷重還原性的測定(ISO7992:2007,IDT) ———GB/T24531—2009 高爐和直接還原用鐵礦石 轉(zhuǎn)鼓和耐磨指數(shù)的測定(ISO3271:2007,IDT) 本部分由中國鋼鐵工業(yè)協(xié)會提出。 本部分由全國鐵礦石與直接還原鐵標準化技術(shù)委員會(SAC/TC317)歸口。 本部分起草單位: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徐州赫爾斯采制樣設(shè)備有限公司、浙江福特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上虞市宏興機械儀器制造有限公司、冶金工業(yè)信息標準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春生、王晗、王金泉、范金泉、張關(guān)來、孫良、陳小奇、于成峰、陳自斌、沈炬、孫遜、陳良、鄭景須。 本部分所替代部分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 ———GB/T10322.1—2000。 |
標準目錄
前言 Ⅴ 1 范圍 1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 3 術(shù)語和定義 2 4 取樣和制樣一般條件 4 4.1 基本要求 4 4.2 制定取樣方案 4 4.3 系統(tǒng)校核 5 5 取樣和制樣基本原則 5 5.1 偏差最小化 5 5.1.1 概述 5 5.1.2 顆粒破損最小 5 5.1.3 份樣的采取 5 5.1.4 份樣質(zhì)量 6 5.2 總精密度 7 5.3 品質(zhì)波動 8 5.4 取樣精密度和初級份樣個數(shù) 9 5.4.1 定量取樣 9 5.4.2 定時取樣 10 5.5 制樣精密度和總精密度 10 5.5.1 概述 10 5.5.2 大樣的制備和測定 10 5.5.3 副樣的制備和測定 10 5.5.4 每個份樣制備和測定 11 6 取樣方法 11 6.1 定量取樣 11 6.1.1 份樣的質(zhì)量 11 6.1.2 品質(zhì)波動 12 6.1.3 初級份樣個數(shù) 12 6.1.4 取樣間隔 12 6.1.5 采取份樣方法 12 6.2 定時取樣 12 6.2.1 份樣的質(zhì)量 12 6.2.2 品質(zhì)波動 13 6.2.3 份樣的個數(shù) 13 6.2.4 取樣間隔 13 6.2.5 采取份樣方法 13 6.3 定量或定時間隔內(nèi)分層隨機取樣 13 6.3.1 定量間隔 13 6.3.2 定時間隔 13 7 移動礦石流取樣 14 7.1 概述 14 7.2 安全操作 14 7.3 取樣裝置的耐用性 14 7.4 取樣系統(tǒng)的多用性 14 7.5 初級取樣機 15 7.5.1 位置 15 7.5.2 初級取樣機的類型 15 7.5.3 初級取樣機一般設(shè)計準則 17 7.5.4 初級取樣機截取開口度 18 7.5.5 初級取樣機截取速度 18 7.6 二次及隨后取樣機 18 7.7 在線制樣 18 7.7.1 制樣的配置 18 7.7.2 破碎機 19 7.7.3 縮分機 19 7.7.4 干燥 19 7.8 校核精密度和偏差 19 7.9 清掃和維護 20 7.10 流程圖示例 21 8 固定場所取樣 22 8.1 概述 22 8.2 貨車中取樣 23 8.2.1 取樣設(shè)備 23 8.2.2 初級份樣個數(shù) 23 8.2.3 取樣方法 23 8.3 貨船、料堆和料倉中取樣 23 9 停帶參比取樣 24 10 制樣 24 10.1 基本原則 24 10.1.1 概述 24 10.1.2 干燥 25 10.1.3 破碎和研磨 25 10.1.4 混合 25 10.1.5 樣品縮分 26 10.1.6 縮分樣品質(zhì)量 26 10.1.7 樣品分用和重用 30 10.2 組成大樣和副樣方法 30 10.2.1 概述 30 10.2.2 定量取樣時的組成方法 30 10.2.3 定時取樣時的組成方法 30 10.2.4 水分含量規(guī)定 30 10.3 機械縮分方法 31 10.3.1 機械份樣縮分法 31 10.3.2 其他機械縮分方法 32 10.4 手工縮分法 32 10.4.1 概述 32 10.4.2 手工份樣縮分法 32 10.4.3 手工二分器縮分法 34 10.5 化學分析試樣制備 36 10.5.1 質(zhì)量和粒度 36 10.5.2 制備到-250μm 37 10.5.3 最終制備 37 10.5.4 研磨至-100μm 或-160μm 37 10.5.5 化學分析樣品分發(fā) 38 10.6 水分測定樣品制備 38 10.7 粒度測定樣品制備 39 10.8 物理試驗樣品制備 39 10.8.1 制樣方法選擇 39 10.8.2 試樣采取 39 10.8.3 保留樣 46 11 樣品的包裝和標識 46 附錄 A (資料性附錄) 機械取樣系統(tǒng)的檢查 48 附錄 B (規(guī)范性附錄) 份樣個數(shù)公式 54 附錄 C (資料性附錄) 取參比樣代用方法 56 附錄 D (規(guī)范性附錄) 用其他機械縮分法縮分大樣獲得粒度測定試樣最小質(zhì)量方法 60 附錄 E (規(guī)范性附錄) 二分器 62 參考文獻 64 |
推薦檢測機構(gòu)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guān)機構(gòu),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gòu)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guān)機構(gòu),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gòu)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guān)機構(gòu),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