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loud point of petroleum products
標準號:GB/T 6986-2014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6986-2014
發布時間:2014-02-19
實施時間:2014-06-01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黨晨霞、王雪梅、潘小霞、黃紅霞、高云、李玲、梁玉權、崔海鷗。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石油產品綜合
ICS分類:石油產品綜合
提出單位: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0)
起草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歸口單位: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石油燃料和潤滑劑分技術委員會(SAC/TC 280/SC 1)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石油燃料和潤滑劑分技術委員會(SAC/TC 280/SC 1)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石油產品、生物柴油和生物柴油調合燃料濁點的手動和自動兩種測定方法,手動法為仲裁方法。本標準僅適用于測定在40mm 層厚時透明、且濁點低于49℃的石油產品、生物柴油和生物柴油調合燃料的濁點。注:本標準所測定試樣的色度為≤3.5(按GB/T6540測定),本標準也可用于色度>3.5試樣的濁點測定,但本標準的精密度不適用。
標準摘要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代替GB/T6986—1986《石油濁點測定法》,與GB/T6986—1986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名稱修改為《石油產品濁點測定法》; ———擴寬了適用范圍,增加了生物柴油和生物柴油調合燃料(見第1章); ———增加了試樣色度的要求,即試樣色度為不大于3.5,對于色度大于3.5的試樣,本標準也可以測 定,但精密度不適合(見第1章); ———增加了自動方法(見第1章、第8章、9.2、第10章); ———增加了手動方法為仲裁方法的說明(見第1章); ———增加了“規范性引用文件”(見第2章)、“術語和定義”(見第3章);“方法應用”(見第5章)和 “報告”(見第11章); ———增加了測試過程環境條件要求為濕度不大于75%的說明(見6.3); ———增加了符合GB/T514要求的GB-36、GB-37和GB-38的溫度計(見7.1.1); ———試管內徑和試管刻線處容積的要求不同; ———對套管的描述不同; ———增加了硫酸鈉脫水劑的處理過程(見7.2.1)和濾紙的要求及處理步驟(見7.2.2); ———冷浴溫度控制略有差異; ———試樣在冷浴中轉移溫度有所變化; ———精密度有所變化。 本標準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ASTM D2500-11《石油產品濁點的標準試驗法》。本標準與ASTM D2500-11的主要技術差異如下: ———增加了自動方法,自動方法內容依據ASTMD5771-12《石油產品濁點測定法(光學檢測分級冷 卻法)》(見第1章、第8章、9.2和第10章); ———在“規范性引用文件”中將引用標準修改為我國現行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見第2章); ———增加了相應術語和定義(見3.3、3.5和3.6); ———增加了測試過程環境條件要求為濕度不大于75%的說明(見6.3); ———增加了符合我國GB/T514要求的GB-36、GB-37和GB-38的溫度計(見7.1.1); ———增加了試管刻線處的容積要求(見7.1.2); ———增加了試劑和材料、清洗溶劑的規格要求(見7.2、8.2); ———增加了硫酸鈉脫水劑的處理過程(見7.2.1)和濾紙要求及處理步驟(見7.2.2)。 本標準由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0)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石油燃料和潤滑劑分技術委員會(SAC/TC280/SC1)歸口。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潤滑油茂名分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蘭州潤滑油研發中心、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鎮海煉化分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潤滑油上海分公司、中華人民共和國茂名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潤滑油北京研發中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黨晨霞、王雪梅、潘小霞、黃紅霞、高云、李玲、梁玉權、崔海鷗。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6986—1986。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