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在线观看_亚洲免费观看视频网站_国产盗摄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国产一级 -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

歡迎來到寰標網!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會員

同步數字體系(SDH)光纜線路系統進網要求 現行

Requirements for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Optical Fiber Cable Line Systems

標準號:GB/T 15941-2008

獲取原文 如何獲取原文?問客服 獲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標準狀態變更提醒服務!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15941-2008
發布時間:2008-04-10
實施時間:2008-11-01
首發日期:1995-12-21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韋樂平、鄧忠禮、李英灝、張海懿、李芳、胡昌軍、張國穎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光通信設備
ICS分類:數據通信網絡
提出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
起草單位:信息產業部電信傳輸研究所
歸口單位:信息產業部(通信)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信息產業部(通信)

標準簡介

本標準于1995年首次發布,本次為第一次修訂。本標準代替GB/T 15941-1995《同步數字體系(SDH)光纜線路系統進網要求》。本標準規定了線路速率為155520、622080、2488320和9953280kbit/s的SDH光纜線路系統的進網要求,適用于公用電信網的SDH光纜線路系統。本標準對GB/T 15941-1995的具體修訂內容如下:a)根據我國標準化工作導則的有關規定,刪除了GB/T 15941-1995中的引言,并增加了“3 術語、定義和縮略語”。b)在“4 比特率與幀結構”中,按照ITUT G.707增加了對STM256信號的相關規范,并更新和完善了部分SDH 開銷字節的規范。c)對GB/T 15941-1995的“5 復用結構”中有關映射方法的內容按照行業標準YD/T1017和YD/T1238進行了標準引用,并將這部分內容作為新標準的第6章“映射方法”。d)對GB/T 15941-1995的“6 系統組成”的原有內容進行了修改和完善,作為新標準的第7章。e) 在“8 光接口規范”中,主要是將“接收機老化余度”修改為對“接收機靈敏度余度”的規范,并對各級光接口的參數采用標準引用的方式。f)根據GB/T7611對“9 電接口規范”的技術內容進行了完善。g)在“10 同步定時要求”中,對SDH 時鐘定時性能要求采用標準引用的方式,參照行標“YD/T900”的相關規定;刪除“同步時鐘來源”和“SDH 定時基準的轉換”兩節,增加“SDH 設備時鐘的定時功能要求”一節,具體內容采用標準引用的方式,參照行標“YD/T1267”相關章節的規定。h)根據行業標準YDN099、YDN027、YD/T1078 和ITUT 建議G.841、G.806、G.783,對“11 保護倒換要求”的技術內容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并增加了“11.6 SDH 網絡保護結構間的互通”一節。i)根據行業標準YD/T1300和YD1299 完善了“12 傳輸性能要求”的技術內容,主要采用標準引用的方式。此外增加了關于誤碼指標的兩個資料性附錄:附錄A“SDH 維護和工程誤碼參考指標”和附錄B“再生段的誤碼性能”。j)刪除了GB/T 15941-1995中的“13 光纖光纜種類及基本要求”。k)將GB/T 15941-1995的“14 運行、管理和維護”一章分為“14 網管系統”和“15輔助系統和環境條件”兩章,并在新的第14章中采用標準引用方式參照YD/T1289.2的相關規范。l)增加了一個資料性附錄:附錄C“針對接收機靈敏度劣化量和余度的解釋”。

標準摘要

本標準對應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部門(ITUT)G.707、G.957、G.691、G.693、G.841等相關建議,與其一致性程度為非等效在技術內容上一致,在編寫格式和方法上不同,格式和方法采用我國標準化工作導則的有關規定。
本標準的4 比特率與幀結構和5 復用結構對應ITUT G.707 的6 基本復用原理和9 開銷字節描述的部分技術內容,具體如下:
a) 本標準的4.1來自ITUT G.707的6.3 系列比特率;
b) 本標準的4.2.1來自ITUT G.707的6.2 基本幀結構和6.5 擾碼;
c) 本標準的4.2.2~4.2.6來自ITUT G.707的9 開銷字節描述;
d) 本標準的5.1.2來自ITUT G.707的6.1 復用結構。
本標準的8.2 光接口分類和8.3 光接口參數對應ITUT 建議G.957、G.691和G.693中有關光接口分類和參數定義的部分技術內容。
本標準的11 保護倒換要求對應ITUTG.841的6 應用考慮、7 SDH 路徑保護和8 SDH子網連接保護的部分技術內容。
在本標準制定過程中還注意了與以下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協調統一:
a) GB/T7611-2001《數字網系列比特率電接口特性》
b) GB/T20185-2006《同步數字體系設備和系統的光接口技術要求》
c) YDN027-1997《SDH 傳輸網技術要求---環形網》
d) YDN099-1998《光同步傳送網技術體制》
e) YD/T900-1997《SDH 時鐘技術要求---時鐘》
f) YD/T1078-2000《SDH 傳輸網技術要求---網絡保護結構間的互通》
g) YD/T1267-2003《基于SDH 傳送網的同步網技術要求》
h) YD/T1289.2-2003《同步數字體系(SDH)傳送網網絡管理技術要求 第二部分:網元管理系統(EMS)功能》
i) YD/T1299-2004《同步數字體系(SDH)網絡性能技術要求---抖動和漂移》
j) YD/T1300-2004《同步數字體系(SDH)網絡性能技術要求---通道、復用段和再生段誤碼》
本標準代替GB/T15941-1995 《同步數字體系(SDH)光纜線路系統進網要求》。
本標準對GB/T15941-1995的具體修訂內容如下:
a) 根據我國標準化工作導則的有關規定,刪除了GB/T15941-1995中的引言,并增加了3 術語、定義和縮略語。
b) 在4 比特率與幀結構中,按照ITUT G.707增加了對STM256信號的相關規范,并更新和完善了部分SDH 開銷字節的規范。
c) 對GB/T15941-1995的5 復用結構中有關映射方法的內容按照行業標準YD/T1017和YD/T1238進行了標準引用,并將這部分內容作為新標準的第6章映射方法。
d) 對GB/T15941-1995的6 系統組成的原有內容進行了修改和完善,作為新標準的第7章。
e) 在8 光接口規范中,主要是將接收機老化余度修改為對接收機靈敏度余度的規范,并對各級光接口的參數采用標準引用的方式。
f) 根據GB/T7611對9 電接口規范的技術內容進行了完善。
g) 在10 同步定時要求中,對SDH 時鐘定時性能要求采用標準引用的方式,參照行標YD/T900的相關規定;刪除同步時鐘來源和SDH 定時基準的轉換兩節,增加SDH 設備時鐘的定時功能要求一節,具體內容采用標準引用的方式,參照行標YD/T1267相關章節的規定。
h) 根據行業標準YDN099、YDN027、YD/T1078 和ITU-T 建議G.841、G.806、G.783,對11 保護倒換要求的技術內容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并增加了11.6 SDH 網絡保護結構間的互通一節。
i) 根據行業標準YD/T1300和YD1299 完善了12 傳輸性能要求的技術內容,主要采用標準引用的方式。此外增加了關于誤碼指標的兩個資料性附錄:附錄ASDH 維護和工程誤碼參考指標和附錄B再生段的誤碼性能。
j) 刪除了GB/T15941-1995中的13 光纖光纜種類及基本要求。
k) 將GB/T15941-1995的14 運行、管理和維護一章分為14 網管系統和15 輔助系統和環境條件兩章,并在新的第14章中采用標準引用方式參照YD/T1289.2的相關規范。
l) 增加了一個資料性附錄:附錄C針對接收機靈敏度劣化量和余度的解釋。
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和附錄C 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提出。
本標準由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負責歸口。
本標準由信息產業部電信傳輸研究所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韋樂平、鄧忠禮、李英灝、張海懿、李芳、胡昌軍、張國穎。
本標準于1995年首次發布,本次為第一次修訂。

標準目錄

前言Ⅴ
1 范圍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1
3 術語、定義和縮略語2
3.1 術語2
3.2 縮略語3
4 比特率與幀結構5
4.1 比特率5
4.2 幀結構5
5 復用結構16
5.1 基本復用結構16
5.2 復用方法16
6 映射方法17
6.1 PDH 支路信號映射進VCn的方法17
6.2 ATM 信號映射進VCn的方法17
6.3 以太網信號映射進VCn或VCnXv的方法17
7 系統組成與設備類型17
7.1 系統組成17
7.2 設備類型17
8 光接口規范17
8.1 光接口標準化的目的17
8.2 光接口分類17
8.3 光接口參數18
9 電接口規范22
9.1 PDH 支路的電接口參數22
9.2 155520kbit/s的電接口參數22
10 同步定時要求24
10.1 再生器的定時要求24
10.2 SDH 設備時鐘的定時性能要求24
11 保護倒換要求24
11.1 線性復用段保護倒換要求24
11.2 復用段共享保護環保護倒換要求26
11.3 通道保護環的倒換要求27
11.4 線性通道保護倒換要求28
11.5 SDH 子網連接保護(SNCP)的保護倒換要求28
11.6 SDH 網絡保護結構間的互通29
12傳輸性能要求29
12.1 誤碼性能29

12.2 抖動和漂移性能31
13 可用性要求31
13.1 可用性定義31
13.2 可用性目標32
13.3 不可用時間的分配32
14 網管系統32
14.1 系統技術要求32
14.2 子網管理系統功能要求32
14.3 網元管理系統功能要求32
14.4 本地維護終端32
14.5 運行、管理和維護接口32
15 輔助系統和環境條件32
15.1 公務聯絡通信32
15.2 使用者接口33
15.3 機房環境條件33
15.4 供電條件33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SDH 維護和工程誤碼參考指標34
A.1 國際通道和復用段維護指標34
A.1.1 通道維護指標34
A.1.2 復用段維護指標34
A.2 目前國內SDH 工程設計的通道誤碼指標35
A.2.1 SDH 網絡全程端到端27000km 假設參考通道的誤碼性能指標35
A.2.2 數字通道的長期指標35
A.2.3 數字通道的短期指標35
A.3 以ITUT G.828為基礎的國內SDH 工程設計的通道誤碼指標36
A.3.1 SDH 網絡全程端到端27000km 假設參考通道的誤碼性能指標36
A.3.2 數字通道的長期指標36
A.3.3 數字通道的短期指標36
A.4 目前國內SDH 工程設計的數字段誤碼指標37
A.4.1 數字段的長期指標37
A.4.2 目前數字段的短期指標37
A.5 以ITUT G.829和M.2101為基礎的國內SDH 工程設計的復用段誤碼指標37
A.5.1 復用段的長期指標37
A.5.2 復用段的短期指標38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再生段的誤碼性能39
B.1 再生段誤碼性能與光信噪比39
B.2 再生段誤碼指標39 B.3 再生段誤碼指標的適用場合39
附錄C (資料性附錄) 接收機靈敏度劣化量和余度的解釋40
C.1 概述40
C.2 接收機靈敏度劣化量(犢) 40
C.3 接收機靈敏度余度(犡) 40
C.4 關于犈犗犔a、犈犗犔ITU、犅犗犔、犡和犢的圖解40
圖1 我國國內標準最長HRP 2
圖2 SDH 數字段和復用段2
圖3 STMN 幀結構5
圖4 STM1段開銷6
圖5 STM4段開銷6
圖6 STM16段開銷7
圖7 STM64段開銷7
圖8 STM256段開銷8
圖9 K4(b1)比特的復幀結構15
圖10 基本復用結構16
圖11 系統組成17
圖12 光接口位置(有光放大器) 18
圖13 光接口位置(無光放大器) 18
圖14 STM1/STM4/STM16/64光發送信號的眼圖模板19
圖15 CMI碼二進制0脈沖模板圖22
圖16 CMI碼二進制1脈沖模板圖23
圖17 STM1接口點眼圖模板23
圖C.1 關于犈犗犔a、犈犗犔ITU、犅犗犔、犡和犢的圖解說明41
表1 SDH 系列比特率5
表2 J0的16字節幀格式8
表3 S1字節b5~b8比特定義10
表4 簡化的SOH 功能接口10
表5 C2字節映射碼12
表6 VC-4-Xc/VC-4/VC-3通道狀態字節G1各比特的安排13
表7 VC-12通道V5字節各比特的安排13 表8 V5字節映射碼14
表9 擴展信號標記字節編碼15
表10 STM1、STM4、STM16、STM64眼圖模板參數19
表11 155520kbit/s接口22
表12 檢測時間25
表13 參數和定義29
表14 5000km 數字通道的誤碼指標(長期指標,測試時間一個月) 30
表15 5000km 數字通道的誤碼指標(短期指標) 30
表16 復用段的誤碼指標(短期指標) 30
表17 420km 數字段的誤碼長期指標31
表18 假設參考數字段可用性目標32
表19 不可用時間的分配32
表A.1 通道投入業務限值舉例(1d和7d)(配額6%)(引自ITU-T M.2101:2000) 34
表A.2 復用段投入業務限值(STMN)(引自ITU-T M.2101:2000) 34
表A.3 全程端到端誤碼性能指標(引自YD/T5095-2000表8.1.1) 35
表A.4 6800km 數字通道的誤碼指標(配額4.08%)(引自YD/T5095-2000表8.1.2) 35
表A.5 5000km 數字通道的誤碼指標(配額3%)(來源于YD/T5095-2000) 35
表A.6 6800km 數字通道的短期誤碼指標(引自YD/T5095-2000表8.1.6) 36
表A.7 5000km 數字通道的短期誤碼指標(配額5%)(來源于YD/T5095-2000) 36
表A.8 全程端到端誤碼性能指標(引自ITUT G.828:2000) 36
表A.9 5000km 數字通道的誤碼指標(配額3%)(以ITUT G.828:2000為基礎) 36
表A.10 5000km 數字通道的投入業務限值(配額5%)(以ITUT M.2101:2000為基礎) 37
表A.11 420km 數字段的誤碼指標(配額0.252%)(引自YD/T5095-2000表8.1.4) 37
表A.12 工程數字段的短期誤碼指標(配額0.1%)(犽=1/10)(引自YD/T5095-2000表8.1.7)37
表A.13 ≤500km 復用段的誤碼指標(配額0.2%)(以ITUT M.2101:2000為基礎) 38
表A.14 ≤500km 復用段的短期誤碼指標(0.2%)(引自ITUT M.2101:2000) 38
表B.1 再生段的誤碼指標(短期指標) 39

替代情況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引用標準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本標準相關公告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采標情況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