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技術 實時定位系統 第1部分:應用程序接口

Information technology—Real-time locating systems—Part 1: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標準號:GB/T 30996.1-2014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30996.1-2014
發布時間:2014-09-03
實施時間:2015-02-01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羅海勇、曹國順、王文峰、馮敬、高林、劉乃安、金倩、耿力、夏娣娜、宋繼偉、喬申杰、孫長征、王曉磊、王宏剛、楊東凱、趙紅勝、廖應成、張革軍、朱宇紅、雷地球、陳傳紅、藍海盛、楊田榮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信息處理技術綜合
ICS分類:信息技術應用
提出單位: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起草單位: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興長天信息技術(南昌)有限公司等
歸口單位: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標準簡介
GB/T30996的本部分規定了實時定位軟件服務與客戶應用系統之間的應用程序接口,通過該接口,應用軟件可以使用編程工具采集 RTLS標簽發射并由 RTLS基礎設施接收的信息。本部分適用于實時定位系統應用軟件的設計、開發和測試。
標準摘要
GB/T30996《信息技術 實時定位系統》分為2個部分: ———第1部分:應用程序接口; ———第2部分:2.4GHz空中接口協議。 本部分為 GB/T30996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部分采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IEC24730-1:2006《信息技術 實時定位系統 第1部分:應用程序接口》,與ISO/IEC24730-1:2006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在范圍章節中,增加了“本部分適用于實時定位系統應用軟件的設計、開發和測試”; ———規范性引用文件中,原文引用了ISO/IEC9075:2003(所有部分),本部分引用了這些標準的新版本ISO/IEC9075:2008(所有部分); ———將原規范性文件中最后6條關于xml和soap的部分,放在參考文獻章節中,因本部分沒有具體指明這些資料的引用; ———術語和定義中增加了“Web服務”條目; ———縮略語中增加了“API”和“SOAP”條目; ———原文中的變量有的地方采用了駱駝命名法,首字母小寫,為了格式統一,本部分中的變量名全部采用帕斯卡命名法,即首字母大寫; ———為了與 XML 模 式 中 定 義 的 參 數 名 字 保 持 一 致,把 原 文 中 使 用 C 語 言 定 義 的 函 數 “struct QueryResponseQuery(char* QueryName,structFilterTypeFilters,structFieldTypeFields,structSortTypeSortBy)”和“structSessionResponseOpenSession(char* QueryName,structFieldType Filters,structFieldTypeFields)”中的參數名 Filters改為 FilterBy。 本部分還做了下列編輯性修改: ———文中帶編號的列項修改為符合我國標準的字母編號,即后帶半圓括號的小寫拉丁字母,如a)、b)、c)等; ———增加了參考文獻; ———7.2.4只有一個條目,刪除序號“1)”; ———7.4.3原文第一段的“見附錄 A”,修改為“見 A.4”,原文引用錯誤。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本部分由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提出并歸口。 本部分起草單位: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興長天信息技術(南昌)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西安優勢物聯網科技公司、北京烽火聯拓科技有限公司、蘇州工業園區優頻科技有限公司、移動通信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深圳市阿艾夫通訊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羅海勇、曹國順、王文峰、馮敬、高林、劉乃安、金倩、耿力、夏娣娜、宋繼偉、喬申杰、孫長征、王曉磊、王宏剛、楊東凱、趙紅勝、廖應成、張革軍、朱宇紅、雷地球、陳傳紅、藍海盛、楊田榮。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