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porosity of solid materials by mercury porosimetry and gas adsorption—Part 3:Analysis of micropores by gas adsorption
標準號:GB/T 21650.3-2011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21650.3-2011
發布時間:2011-06-16
實施時間:2012-03-01
首發日期:2011-06-16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周素紅、鄒濤、余方、高原、王啟鋒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篩分、篩板與篩網
ICS分類:粒度分析、篩分
提出單位:全國篩網篩分和顆粒分檢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168)
起草單位: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
歸口單位:全國篩網篩分和顆粒分檢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168)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全國篩網篩分和顆粒分檢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168)
標準簡介
GB/T21650的本部分規定了通過低溫氣體吸附測定微孔材料的微孔體積和比表面積[1]~[7]的方法。本 部分適用于IUPAC 分類的Ⅰ、Ⅱ、Ⅳ 或Ⅵ 型等溫線(見GB/T21650.2—2008 中的圖1 和ISO9277:1995),本部分不適用于化學吸附或吸收。
標準摘要
部分:氣體吸附法分析微孔。 本部分為GB/T21650的第3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15901-3:2007《壓汞法和氣體吸附法測定固體材料孔徑分布和孔隙度 第3 部分:氣體吸附法分析微孔》(英文版)。 與ISO15901-3:2007相比,本部分作了如下編輯性修改: ———刪除了國際標準的前言; ———將“ISO15901的本部分”改為“本部分”; ———修改了ISO15901-3:2007的范圍; ———對ISO15901-3:2007中引用的其他國際標準,用等同采用為我國的標準代替對應的國際標準。未被等同采用為我國標準的直接引用國際標準; ———刪除了“3 術語和定義”中的3.3; ———刪除了“4 符號”中注2后邊的一段話; ———刪除了“7 儀器檢定中歐美地區標準參比材料供應機構的通訊信息”; ———修改了圖3中的橫坐標; ———將附錄A 中表A.2中“10×24cm3”改為“10-24cm3”。 本部分的附錄A、附錄B為資料性附錄。 本部分由全國篩網篩分和顆粒分檢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68)提出并歸口。 本部分起草單位: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素紅、鄒濤、余方、高原、王啟鋒。 |
標準目錄
前言 Ⅲ 引言 Ⅳ 1 范圍 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1 3 術語和定義 1 4 符號 3 5 原理 4 6 測量步驟 6 7 儀器檢定 6 8 校準 6 9 微孔體積評價 6 10 報告 14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Horvath-Kawazoe法和Saito-Foley法 16 附錄B(資料性附錄) NLDFT法 18 參考文獻 20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