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land mobile service and fixed service—Part 1: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land mobile service
標準號:GB/T 14617.1-2012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14617.1-2012
發布時間:2012-12-31
實施時間:2013-06-01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趙宏鋒、徐紅梅、樊永軍、馬晨元、許彤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通信設備綜合
ICS分類:
電信、音頻和視頻技術>>無線通信>>33.060.60移動業務、地面無線中繼線路
提出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起草單位: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
歸口單位: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
標準簡介
GB/T14617的本部分規定了150MHz~3000MHz頻段陸地移動業務傳播預測方法,包括場強預測模式、干擾預測模式、覆蓋預測方法和協調距離計算方法。本部分適用于150 MHz~3000 MHz頻段陸地移動通信網規劃、系統設計、頻譜管理中的傳播預測。
標準摘要
GB/T14617《陸地移動業務和固定業務傳播特性》分為三個部分: ———第1部分:陸地移動業務傳播特性; ———第2部分:100MHz~1000MHz固定業務傳播特性; ———第3部分:視距微波接力通信系統傳播特性。 本部分為GB/T14617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4617.1—1993《陸地移動業務和固定業務傳播特性 第一部分:陸地移動業務傳播特性》。本部分與GB/T14617.1—1993相比,除編輯性修改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修改“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為“1范圍”(見第1章,1993年版的第1章); ———修改“2引用標準”為“2規范性引用文件”,并修改相應文字描述和增加本部分中已引用的規范性引用文件名稱(見第2章,1993年版的第2章); ———修改“3定義”為“3術語和定義”,并根據本部分最近修訂增刪相應內容(見第3章,1993年版的第3章); ———參考ITU-RP.1406-1(2007)最新建議修改“6.2 隨地點變化的標準偏差”中的相關公式(見6.2,1993年版的6.1); ———參考ITU-RP.1406-1(2007)最新建議修改對“6.3 隨時間變化的標準偏差”中的表1進行補充(見6.3,1993年版的6.2); ———修改“附錄A~附錄C‘補充件’和‘參考件’”為“資料性附錄”,可作為對正文的延伸閱讀內容(見附錄A~附錄C,1993年版的附錄A~附錄C); ———增加用于本部分編寫時參考的1個國家標準和6個ITU-R建議作為參考文獻。 本部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歸口。 本部分的起草單位: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趙宏鋒、徐紅梅、樊永軍、馬晨元、許彤。 本部分于1993年首次發布,本次為首次修訂。 |
標準目錄
前言 Ⅰ 1 范圍 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1 3 術語和定義 1 4 基本傳播曲線 3 5 場強中值預測模式 16 5.1 場強中值預測公式 16 5.2 準光滑地形上的基本傳輸損耗 16 5.3 丘陵、山地路徑基本傳輸損耗 17 6 場強隨地點和時間的變化 18 6.1 場強隨時間變化特點 18 6.2 隨地點變化的標準偏差σL (dB) 18 6.3 隨時間變化的標準偏差σt (dB) 18 7 業務場強、干擾場強和載/干比 18 7.1 業務場強 18 7.2 干擾場強 19 7.3 載/干比 20 8 可用場強 20 8.1 可用場強公式 20 8.2 單一干擾情況的可用場強 20 8.3 多重干擾情況的可用場強 20 9 覆蓋區 21 9.1 覆蓋區定義 21 9.2 地點概率等值線方程 21 9.3 地點概率等值線的確定 21 10 容許干擾和協調距離 22 10.1 容許干擾 22 10.2 協調距離 22 11 最小可用場強和射頻保護比 22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基臺天線高度的確定 23 附錄B(資料性附錄) 移動臺天線高度增益因子 24 附錄C (資料性附錄) 市區街道走向修正因子 25 參考文獻 26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