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6326-2014
發布時間:2014-12-05
實施時間:2015-10-01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周瓊、駱妙卿、李勇、孟嬰、陳少梅、王曉光、謝麗波、劉文民、呂劍、孫全喜、尹慶葉、王克先、陸奕、傅廣平、牟守勇、徐麗紅、李振剛。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輪胎
ICS分類:輪胎綜合
提出單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起草單位:廣州市華南橡膠輪胎有限公司、雙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三角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朝陽浪馬輪胎有限公司、賽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風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中策橡膠集團有限公司、廈門正新橡膠工業有限公司、大連固特異輪胎有限公司等
歸口單位:全國輪胎輪輞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19)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全國輪胎輪輞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19)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輪胎工業用一般術語、輪胎分類、輪胎部位部件、輪胎胎面花紋、輪輞、輪胎尺寸、輪胎性能及其測試、輪胎標志、輪胎外觀缺陷、輪胎使用、輪胎翻新與修補的術語及其定義。本標準適用于轎車輪胎、輕型載重汽車輪胎、載重汽車輪胎、工程機械輪胎、農業輪胎、工業車輛輪胎、摩托車輪胎、力車輪胎、航空輪胎。
標準摘要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代替GB/T6326—2005《輪胎術語及其定義》,與GB/T6326—2005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增加了雪地輪胎、缺氣保用輪胎、自體支撐型缺氣保用輪胎術語(見3.1.6、3.1.7、3.1.8); ———對部分術語的表述做了修改(見3.3.1和3.3.2); ———增加了輪輞、電動自行車輪胎、鉤直邊輪胎術語(見2.11、3.3.12、3.4.32); ———刪除了自行車輪胎術語(見2005版的4.3.12); ———增加了濕抓著力、雪地抓著力系數相關術語(見8.7.29、8.7.30); ———增加了徑向力一次諧波、側向力一次諧波術語(見8.10.9、8.10.10); ———增加了滾動阻力相關術語(見8.12); ———增加了縱向和側向剛性、電阻相關術語(見8.16、8.17); ———增加了規格附加標志相關術語(見9.3); ———增加了輪胎強度標記術語(見11.2.6); ———增加了預硫化翻新、模型翻新術語(見12.3、12.4); ———對章條編排做了調整。 本標準使用重新起草法參考ISO4223-1:2002《輪胎工業用某些術語定義 第1部分:充氣輪胎》制定,與ISO4223-1:2002的一致性程度為非等效。 本標準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輪胎輪輞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9)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廣州市華南橡膠輪胎有限公司、雙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三角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朝陽浪馬輪胎有限公司、賽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風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中策橡膠集團有限公司、廈門正新橡膠工業有限公司、大連固特異輪胎有限公司、北京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米其林(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普利司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周瓊、駱妙卿、李勇、孟嬰、陳少梅、王曉光、謝麗波、劉文民、呂劍、孫全喜、尹慶葉、王克先、陸奕、傅廣平、牟守勇、徐麗紅、李振剛。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 ———GB/T6326—1986、GB/T6326—1994、GB/T6326—2005。 |
標準目錄
前言 Ⅲ 1 范圍 1 2 一般術語 1 3 輪胎分類 2 4 輪胎部位部件(見圖1、圖2) 6 5 輪胎胎面花紋(見圖3) 9 6 輪輞 10 7 輪胎尺寸(見圖4) 11 8 輪胎性能及其測試 13 9 輪胎標志 27 10 輪胎外觀缺陷 30 11 輪胎使用 33 12 輪胎翻新與修補 37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輪輞名義直徑 40 附錄B(資料性附錄) 速度符號與速度能力的對應關系 41 附錄C(資料性附錄) 負荷指數與負荷能力的對應關系 42 索引 43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