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在线观看_亚洲免费观看视频网站_国产盗摄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国产一级 -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

歡迎來到寰標網!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會員

標準中特定內容的起草 第4部分:標準中涉及安全的內容 現行

Drafting for special aspects in standards—Part 4:Safety aspects for their inclusion in standards

標準號:GB/T 20002.4-2015

獲取原文 如何獲取原文?問客服 獲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標準狀態變更提醒服務!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20002.4-2015
發布時間:2015-09-11
實施時間:2016-01-01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逄征虎、白殿一、吳學靜、歐陽勁松、劉慎齋、劉澤華、強毅、張珺、丁露、陸錫林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標準化、質量管理
ICS分類:標準化總則
提出單位:全國標準化原理與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6)
起草單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深圳市華測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機械科學研究總院
歸口單位:全國標準化原理與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6)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標準簡介

GB/T20002的本部分為標準起草者將安全方面的內容納入標準提供了要求和建議。本部分適用于有關人身、財產或環境的安全內容的起草。注1:本部分可以僅適用于人身安全,或適用于人身和財產安全,或適用于人身、財產和環境安全。注2:本部分使用的術語“產品和/或系統”包括產品、過程、服務和/或系統。注3:安全方面的問題也可能適用于長期的健康后果。

標準摘要

GB/T20002《標準中特定內容的起草》、GB/T1《標準化工作導則》、GB/T20000《標準化工作指
南》、GB/T20001《標準編寫規則》和 GB/T20003《標準制定的特殊程序》共同構成支撐標準編制工作的
基礎性系列國家標準。
GB/T20002《標準中特定內容的起草》分為如下幾部分:
———第1部分:兒童安全;
———第2部分:老年人和殘疾人的需求;
———第3部分:產品標準中涉及環境的內容;
———第4部分:標準中涉及安全的內容。
本部分為 GB/T20002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部分代替 GB/T20000.4—2003《標準化工作指南 第 4 部分:標準中涉及安全的內容》。與
GB/T20000.4—2003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修改了5個術語的定義,即“傷害”“危險情況”“預期的使用”“殘余風險”“防護措施”(見3.1、3.4、3.6、3.8、3.13,GB/T20000.4—2003的3.3、3.6、3.13、3.9、3.8);將術語“傷害事件”修改為
“危險事件”(見3.3,GB/T20000.4—2003的3.4);增加了術語“固有安全設計”和“易危消費者”的定義(見3.5和3.16);
———增加了對 “安全的”的解釋(見4.1);
———增加了“風險要素”辨析的陳述,并增加了風險要素結構的圖示(見第5章);
———刪除了有關“安全問題”的原則性陳述(見 GB/T20000.4—2003的5.1);
———增加了界定“可容許風險”的尺度和方法(見6.2.2~6.2.5),并將“可容許風險”內涵的陳述調整至6.2.1(見 GB/T20000.4—2003的5.2);
———調整了“可容許風險的實現”內容的結構,將此內容分為“風險評定和降低風險的循環過程”“可容許風險”“降低風險”和“驗證”4條(見第6章,GB/T20000.4—2003的5.3和第6章);
———增加了風險評定和降低風險的原則以及降低風險措施的驗證的內容,細化了可容許風險的含義和降低風險的措施,并修改了“風險評定和降低風險的循環過程”圖和“降低風險的過程”圖(見第6章、圖2和圖3,GB/T20000.4—2003的第6章、圖1和圖2);
———修改了“警示”所使用文字的要求,改為“使用產品和/或系統預期銷往國家/地區的官方語言,除非使 用 另 一 種 語 言 才 能 更 準 確 地 描 述 某 一 特 定 技 術 領 域”(見 7.4.2.3 第 2 個 列 項,GB/T20000.4—2003的7.4.2.3第2個列項);
———增加了警示、安全警示符號及警示內容的說明,以更清晰地指導標準起草者起草標準中涉及“警示”部分的內容(見7.4.2.3)。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IEC指南51:2014《涉及安全的內容 將安全內容納入標準的指南》。
本部分與ISO/IEC指南51:2014的主要技術差異如下:
———增加規范性引用 GB/T1.1(見7.4.1),有利于標準編寫的規范性;
———修改了ISO/IEC指南51:2014的第5章的圖1,以便于更好地理解風險要素之間的關系。
本部分由全國標準化原理與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6)提出并歸口。
本部分起草單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深圳市華測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機械科學研究總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逄征虎、白殿一、吳學靜、歐陽勁松、劉慎齋、劉澤華、強毅、張珺、丁露、陸錫林。
本部分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20000.4—2003。

替代情況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引用標準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本標準相關公告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采標情況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