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y powder fire extinguishing equipment
標準號:GA 602-2013
基本信息
標準號:GA 602-2013
發布時間:2013-12-17
實施時間:2014-03-01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高云升、劉連喜、盧政強、李習民、董海斌、盛彥鋒、馬建琴、趙青松、秦玉旺、洪偉藝、米秋林、高春來、梁榮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消防設備與器材
ICS分類:滅火
提出單位:公安部消防局
起草單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歸口單位:全國消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固定滅火系統分技術委員會(SAC/TC113/SC2)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主管部門:全國消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固定滅火系統分技術委員會(SAC/TC113/SC2)
標準簡介
GA 602-2013《干粉滅火裝置》規定了干粉滅火裝置的術語和定義、分類、型號編制、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使用說明書和標志、包裝、運輸、儲存。適用于懸掛式、壁掛式和其它方式固定安裝的干粉滅火裝置,不適用于柜式和移動式干粉滅火裝置。
標準摘要
本標準第5章、第6章[6.16.4、6.20.3.8、6.25、6.26.1a)、6.27.1a)除外]、第8章和10.1.1為強制性的,其余為推薦性的。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代替GA602—2006《干粉滅火裝置》。 本標準與GA602—2006相比,除編輯性修改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修改了規范性引用文件(見第2章,2006年版的第2章); ———修改了干粉滅火裝置的定義(見3.1,2006年版的3.1); ———增加了感溫磁發電組件的定義(見3.5)、機械儲能驅動型滅火裝置的定義(見3.6)和控制啟動組件的定義(見3.7); ———增加了按干粉滅火劑粒度的分類方法(見4.4); ———修改了按干粉滅火裝置使用場所的分類方法(見4.5,2006年版的4.5); ———修改了按干粉滅火劑的驅動方式的分類方法(見4.6,2006年版的4.4); ———修改了型號編制方法(見第5章,2006年版的第5章); ———修改了工作溫度范圍(見6.1.1,2006年版的6.1.1); ———增加了非貯壓式滅火裝置其他性能(見6.5.3); ———修改了干粉滅火劑充裝質量偏差要求(見6.6,2006年版的6.7); ———增加了專用型滅火裝置耐濕熱性能(見6.7.2.2)、抗振性能(見6.8.2)和耐鹽霧腐蝕性能(見6.9.2); ———增加了非貯壓式滅火裝置反作用力與作用時間要求(見6.10); ———增加了聯動性能(見6.11); ———增加了保護面積滅火性能(見6.12.1.3)、專用型滅火裝置滅火性能(見6.12.2); ———增加了容器閥性能要求(見6.14); ———增加了驅動裝置性能要求(見6.15); ———增加了控制啟動組件性能要求(見6.16); ———增加了感溫磁發電組件性能要求(見6.20.3); ———增加了渦卷彈簧性能要求(見6.20.4); ———增加了電路短路保護元件性能要求(見6.25); ———增加了發動機艙專用滅火裝置的其他性能(見6.26); ———增加了風電機艙專用滅火裝置的其他性能(見6.27); ———修改了干粉滅火裝置試驗程序及樣品數量(見附錄A,2006年版的附錄A); ———增加了容器閥試驗程序及樣品數量(見附錄B)、控制啟動組件試驗程序及樣品數量(見附錄D)、感溫磁發電組件試驗程序及樣品數量(見附錄I)。 本標準由公安部消防局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消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固定滅火系統分技術委員會(SAC/TC113/SC2)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山東環綠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國安達消防科技(廈門)有限公司、埃波托斯(上海)消防裝備有限公司、陜西蘭德森茂消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世紀聯保消防新技術有限公司。 本標準起草人:高云升、劉連喜、盧政強、李習民、董海斌、盛彥鋒、馬建琴、趙青松、秦玉旺、洪偉藝、米秋林、高春來、梁榮。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A602—2006。 |
標準目錄
前言 Ⅲ 1 范圍 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1 3 術語和定義 1 4 分類 2 5 型號編制 3 6 要求 3 6.1 工作環境 3 6.2 外觀與標志 3 6.3 強度性能 4 6.4 密封性能 4 6.5 噴射性能 4 6.6 干粉滅火劑充裝質量偏差 4 6.7 環境適應性能 5 6.8 抗振性能 5 6.9 耐鹽霧腐蝕性能 5 6.10 非貯壓式滅火裝置噴射反作用力與作用時間要求 6 6.11 聯動性能 6 6.12 滅火性能 6 6.13 貯壓式滅火裝置的容器 7 6.14 容器閥 7 6.15 驅動裝置 8 6.16 控制啟動組件 8 6.17 壓力指示器 9 6.18 泄壓裝置 10 6.19 引發器 10 6.20 探測與啟動組件 11 6.21 噴嘴 13 6.22 懸掛支架(座)性能 13 6.23 干粉滅火劑和充壓氣體 13 6.24 信號反饋裝置 13 6.25 電路短路保護元件 13 6.26 發動機艙專用滅火裝置的其他性能 13 6.27 風電機艙專用滅火裝置的其他性能 14 7 試驗方法 15 7.1 測試儀表要求 15 7.2 一般規定 15 7.3 液壓強度試驗 15 7.4 密封性能試驗 15 7.5 超壓試驗 16 7.6 噴射性能試驗 16 7.7 充裝質量偏差檢驗 16 7.8 高低溫交變循環試驗 17 7.9 濕熱試驗 17 7.10 振動試驗 18 7.11 鹽霧腐蝕試驗 20 7.12 非貯壓式滅火裝置噴射反作用力與作用時間試驗 21 7.13 聯動試驗 21 7.14 滅火試驗 21 7.15 工作可靠性 27 7.16 最大和最小工作壓力下動作試驗 28 7.17 驅動裝置性能試驗 28 7.18 噴嘴連接管路性能試驗 28 7.19 控制啟動組件性能試驗 29 7.20 壓力指示器試驗 29 7.21 泄壓裝置檢查 29 7.22 引發器性能試驗 29 7.23 探測與啟動組件性能試驗 30 7.24 噴嘴性能試驗 30 7.25 懸掛支架(座)性能試驗 30 7.26 干粉滅火劑性能檢驗 31 7.27 信號反饋裝置性能試驗 31 7.28 電路短路保護元件檢查 31 7.29 發動機艙專用滅火裝置其他性能試驗 31 7.30 風電機艙專用滅火裝置其他性能試驗 33 8 檢驗規則 33 9 使用說明書 37 10 標志、包裝、運輸、貯存 38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干粉滅火裝置試驗程序及樣品數量 39 附錄B(規范性附錄) 容器閥試驗程序及樣品數量 41 附錄C (規范性附錄) 驅動裝置試驗程序及樣品數量 42 附錄D (規范性附錄) 控制啟動組件試驗程序及樣品數量 43 附錄E (規范性附錄) 壓力指示器試驗程序及樣品數量 44 附錄F(規范性附錄) 電引發器試驗程序及樣品數量 45 附錄G (規范性附錄) 熱引發器試驗程序及樣品數量 46 附錄H (規范性附錄) 易熔合金組件與感溫玻璃球組件試驗程序及樣品數量 47 附錄I(規范性附錄) 感溫磁發電組件試驗程序及樣品數量 48 附錄J(規范性附錄) 噴嘴試驗程序及樣品數量 49 附錄K (規范性附錄) 懸掛支架(座)試驗程序及樣品數量 50 附錄L (規范性附錄) 信號反饋裝置試驗程序及樣品數量 51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