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crofilming of technical drawings and other drawing office documents—Part 6:Quality criteria and control of systems for enlargements from 35 mm microfilm
標準號:GB/T 17739.6-2012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17739.6-2012
發布時間:2012-12-31
實施時間:2013-06-01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聶曼影、魏伶俐。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圖書館、檔案、文獻與情報工作
ICS分類:文獻成象技術
提出單位:全國文獻影像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86)
起草單位:全國文獻影像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六分會、國家檔案局檔案科學技術研究所。
歸口單位:全國文獻影像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86)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全國文獻影像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86)
標準簡介
GB/T17739的本部分規定了縮微膠片放大系統和放大復印件的最低可讀性要求和放大質量的檢驗方法。本部分適用于技術圖樣和技術文件縮微膠片的放大復印。
標準摘要
GB/T17739《技術圖樣與技術文件的縮微攝影》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第1部分:操作程序; ———第2部分:35mm 銀-明膠型縮微品的質量準則與檢驗; ———第3部分:35mm 縮微膠片開窗卡; ———第4部分:特殊和超大尺寸圖樣的拍攝; ———第5部分:開窗卡中縮微影像重氮復制的檢驗程序; ———第6部分:35mm 縮微膠片放大系統的質量準則和控制。 本部分為GB/T17739的第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7739.6—2002《技術圖樣與技術文件的縮微攝影 第6部分:35mm 縮微膠片放大系統的質量準則和控制》。 本部分與GB/T17739.6—2002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規范性引用文件中引用了相關國家標準的最新版本;增加了GB/T17739.1—2008;將GB/T14691—1993移入參考文獻(見第2章和參考文獻); ———刪除了“表1A 系列規格原件縮微品的放大倍率和復制尺寸(推薦值)”(2002年版第4章); ———修改了“5可讀性”中的要求,將“宜能分辨表1中列出……”中的“宜”改為“應”; ———修改了表2和表3列出的部分有誤的放大倍率和縮率,并將表的編號分別改為表1和表2(見第5章表1、表2,2002年版表2、表3)。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3272-6:2000《技術圖樣和其他繪圖室文件的縮微攝影 第6部分:35mm 縮微膠片放大系統的質量準則和控制》。 本部分與ISO3272-6:2000的技術性差異及其原因如下: ———關于規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做了具有技術性差異的調整,以適應我國的技術條件。調整的情況集中反映在第2章“規范性引用文件”中。 ———修改了“5可讀性”中的要求。將第一段“宜能分辨表1中列出……”中的“宜”改為“應”,與第三段的要求相一致,因為用符合ISO3272-2:1994的測試片測試的結果只有一個。 ———修改了“5可讀性”中表1和表2列出的部分有誤的放大倍率和縮率,使其與ISO3272-1:2003的規定相一致,也符合工作實際。 ———修改了“附錄A”中的錯誤,將最后一段第二行中錯用的“密度”(density)改為“反差”(contrast)。 本部分做了下列編輯性修改: ———小數點符號用“.”代替“,”; ———刪除了原國際標準的前言; ———刪除了原國際標準的引言。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本部分由全國文獻影像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86)提出并歸口。 本部分起草單位:全國文獻影像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六分會、國家檔案局檔案科學技術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聶曼影、魏伶俐。 本部分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17739.6—2002。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