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密封放射源 一般要求和分級

Sealed radioactive sources - 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classification
標準號:GB 4075-2009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 4075-2009
發布時間:2009-03-13
實施時間:2010-03-01
首發日期:1983-12-24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段利民、龔凌凌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輻射防護與監測綜合
ICS分類:輻射防護
起草單位: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歸口單位:全國核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標準簡介
本標準以測試性能為基礎建立了密封放射源分級體系,并對源的性能、要求、檢驗方法、標識和證書等作了規定。本標準為密封放射源產生者提供了評價其產品在使用中安全性的系列檢驗,同時也便于使用者選擇滿足使用要求的放射源類型,特別是對關注防止因放射性物質泄漏而造成電離輻射照射的場所選擇放射源類型時能提供幫助。本標準也可為管理部門提供指導。這些檢驗分為幾組,例如,包括暴露于異常高溫和低溫檢驗以及各種機械檢驗。每項檢驗適用于不同的嚴格程度。檢驗結果是否通過,取決于密封放射源內容物是否泄漏。本標準不按源的設計、制造方法或發出輻射的刻度方法分級,本標準不包括核反應堆內的放射性物質(含密封源)和燃料元件。
標準摘要
本標準的第4章、第5章、第6章、第8章、第9章和第10章為強制性的,其余為推薦性的。 本標準修改采用ISO2919:1999《密封放射源 一般要求和分級》。 本標準與ISO2919:1999相比存在如下技術性差異: ---刪除了國際標準的前言和引言; ---4.1中分級表示方法按中國的實際情況進行修改; ---第8章中增加了源編碼。 本標準代替GB4075-2003《密封放射源 一般要求和分級》。本標準與GB4075-2003相比主要有以下變化: a) 將原標準中所有GB/T15849-1995改為GB15849-1995; b) 增加了規范性引用文件環發[2004]118號《放射源編碼規則》; c) 在4.1分級表示方法中GB之后增加標準號4075,修改為GB4075/××××/C(或E)×××××(×); d) 在6.1中增加了污染檢驗的污染量要求; e) 將7.6.1.1中b)、c)項合并,修改為撞針高度(6.0±0.2)mm,直徑(3.0±0.1)mm; f) 在第8章 源標識、第9章 源證書和附錄B中增加了放射源編碼; g) 刪除第8章中的表述(見ISO361)及包殼的標識應在密封源檢驗前進行; h) 對圖1彎曲檢驗參數進行了修改; i) 對附錄B證書表述進行修改; j) 將附錄D 引用的文件均作為規范性引用文件列出; k) 將參考文獻中1的版本升級為2005版; l) 對某些文字進行修改以使技術含義更加明確。 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附錄C、附錄D 均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全國核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段利民、龔凌凌。 本標準于1983年12月24日首次發布,2003年3月24日第一次修訂。 |
標準目錄
前言Ⅲ 1 范圍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1 3 術語和定義1 4 分級和表示方法2 5 活度水平規定4 6 性能要求5 7 檢驗方法6 8 源標識9 9 源證書10 10 質量保證10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放射性核素毒性分組11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密封放射源證書舉例13 附錄C (資料性附錄) 惡劣環境條件下的一般要求14 附錄D (資料性附錄) 附加檢驗15 參考文獻16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