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熒光粉 第2部分:牌號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5838.2-2015
發布時間:2015-05-15
實施時間:2016-01-01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黃寧歌、張東宏、裴會川、莊衛東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電子技術專用材料
ICS分類:
31-030
提出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起草單位:彩虹集團公司、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
歸口單位:全國半導體設備和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03)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標準簡介
本部分規定了熒光粉牌號的表示方法。本部分適用于光致發光熒光粉、陰極射線致發光熒光粉、電致發光熒光粉、放射線致發光熒光粉及其他方式致發光熒光粉。
標準摘要
GB/T5838《熒光粉》系列國家標準包括以下部分: ———第1部分:術語; ———第2部分:牌號; ———第3部分:性能試驗方法; ———第4-1部分:黑白顯示管用熒光粉; ———第4-2部分:指示管用熒光粉; ———第4-3部分:示波管和顯示管用熒光粉; ———第4-4部分:彩色顯像管用熒光粉; ———第4-5部分:彩色顯示管用熒光粉。 本部分是 GB/T5838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部分代替 GB/T4073—1996《熒光粉牌號》。 本部分與 GB/T4073—1996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增加了術語和定義(見第3章); ———修改了熒光粉的牌號表示方法(見第4章,1996年版的第3章); ———熒光粉的發光顏色增加了紅外I和紫外 U 兩種(見表8); ———按新的組成方法對附錄 A 的所有牌號進行了修改(見表 A.1~表 A.5); ———將原標準的牌號舉例修改為按熒光粉的類別進行舉例(見第5章,1996年版的第5章); ———增加了三基色燈用光致發光熒光粉(見表 A.2中的 G34-R1、G34-G1、G34-B1、G34-B2); ———增加了冷陰極熒光燈用光致發光熒光粉(見表 A.2中的 G35-R1、G35-R2、G35-G1、G35-B1); ———增加了發光二極管用光致發光熒光粉(見表 A.2中的 G36-YG1、G36-YG2、G36-YG3、G36-Y1、G36-Y2、G36-YG4、G36-YG5、G36-YG6、G36-YG7、G36-Y3、G36-Y4、G36-Y5、G36-R1); ———增加了等離子顯示用光致發光熒光粉(見表 A.2中的 G37-B1、G37-G1、G37-G2、G37-R1); ———增加了紅外激光二極管探測、防偽油墨用光致發光熒光粉(見表 A.2的 G38-G1); ———增加了光學標記閱讀機用光致發光熒光粉(見表 A.2中的 G39-I1); ———刪除了附錄 A 表 A.1~表 A.2中的國外相類似的牌號欄(見1996年版的表 A1~表 A2); ———增加了國內牌號與國外相類似牌號對比表(見附錄 B)。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本部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國半導體設備和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03)歸口。 本部分起草單位:彩虹集團公司、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黃寧歌、張東宏、裴會川、莊衛東。 本部分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4073—1983、GB/T4073—1996。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