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碳纖維 浸潤劑含量的測定

Carbon fibre—Determination of size content
標準號:GB/T 29761-2013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29761-2013
發布時間:2013-09-18
實施時間:2014-06-01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黃英、王玉梅、陳尚、師卓、方允偉、許敏、梁禹鑫、楊永崗、李書鄉。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玻璃纖維
ICS分類:碳素材料
提出單位: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
起草單位: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安徽佳力奇航天碳纖維有限公司、中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
歸口單位:全國玻璃纖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45)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全國玻璃纖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45)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碳纖維紗浸潤劑含量的測定方法。本方法適用于碳纖維及其制品。
標準摘要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0548:2002《碳纖維 浸潤劑含量的測定》。 本標準與ISO10548:2002相比在結構上有調整,附錄A 中列出了本標準與ISO10548:2002的章節編號對照一覽表。 本標準與ISO10548:2002相比,技術性差異及原因如下: ———因為ISO1886:1990 已經廢止,刪除了ISO10548:2002 的第2 章規范性引用文件中的ISO1886:1990; ———因為ISO1886:1990已刪除,刪除了ISO10548:2002的第5章的第2段; ———溫濕度對測試結果有影響,增加了試樣調濕的溫濕度條件和時間; ———方法A 索氏萃取法中增加了試樣的質量,試樣及試樣皿的干燥溫度統一為105℃±5℃,增加可操作性; ———方法B消解法中增加了試樣的質量,試樣及試樣皿的干燥溫度統一為105℃±5℃,增加可操作性; ———方法C高溫分解法中增加了試樣的質量、分解的溫度和時間,增加可操作性; ———方法B和方法C的浸潤劑含量計算公式中引入修正因子k 的計算公式,增加可操作性; ———第7章“精密度”中增加了關于方法精密度表述的內容和表1。 本標準由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玻璃纖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45)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安徽佳力奇航天碳纖維有限公司、中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國家玻璃纖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江蘇天鳥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黃英、王玉梅、陳尚、師卓、方允偉、許敏、梁禹鑫、楊永崗、李書鄉。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