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軟件工程 產品質量 第1部分:質量模型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duct quality—Part 1:Quality model
標準號:GB/T 16260.1-2006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16260.1-2006
發布時間:2006-03-14
實施時間:2006-07-01
首發日期:1996-03-22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朱三元、宗宇偉、陳森芬、馮惠、孔磊
作廢日期:2017-05-01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軟件工程
ICS分類:軟件開發和系統文件
提出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
起草單位:上海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中心、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
歸口單位: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標準簡介
GB/T的本部分描述了關于軟件產品質量的模型,適用于軟件產品的開發、質量評價。
標準摘要
GB/T16260((軟件工程產品質量》分為如下幾部分: -第1部分(即GB/T16260.1):質量模型; -第2部分(即GB/T16260.2):外部度量; -第3部分(即GB/T16260.3):內部度量; -第4部分(即GB/T16260.4):使用質量的度量。 本部分為GB/T16260的第1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IEC9126-1:2001《軟件工程產品質量第1部分:質量模型》。 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編輯性修改: a)ISO/IEC9126的本部分改為本部分,; b)刪除了國際標準的前言,修改了國際標準的引言; c)糾正了國際標準中的一些錯誤。ISO/IEC9126-1:2001的第5章中,這一質量模型的具體體現在第6章和7.5.1中給出,但全篇并沒有7.5.1,應改為第7章。 本部分從實施之日起代替GB/T16260-1996, 本部分與GB/T16260-1996的主要差別是: a)在結構上,GB/T16260-1996包括軟件質量特性和質量特性使用指南,不僅描述了軟件質量特性,而且還描述了對軟件質量的不同觀點、軟件過程評價模型和評價步驟,在本部分中有關軟件評價的內容沒有列人(這些內容已在GB/T18905.1---18905.6中闡述); b)在內容上,GB/T16260--1996提供了6個軟件質量特性,將21個子特性作為參考信息列在附錄A中。本部分提出了質量模型的概念,提供了兩種質量模型:內部/外部質量的模型和使用質量的模型。其中,內/外部質量模型中保留了6個軟件質量特性,將子特性擴充為27個,均列在標準正文中。增加的使用質量模型中有4個特性,沒有子特性。 本部分的附錄A是規范性附錄,附錄B和附錄C是資料性附錄。 本部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提出。 本部分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歸口。 本部分起草單位:上海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中心、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朱三元、宗宇偉、陳森芬、馮惠、孔磊。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