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and determination of physical performance of aluminium hydroxide - Part 2: Determination of loss of mass at 300℃ and 1000℃
標準號:GB/T 6609.2-2009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6609.2-2009
發布時間:2009-04-15
實施時間:2010-02-01
首發日期:1986-07-24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石磊、席歡、薛寧、都紅濤、田蕊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輕金屬及其合金分析方法
ICS分類:鋁生產用材料
提出單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起草單位: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鄭州研究院、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標準計量質量研究所、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
歸口單位: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發布部門: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主管部門: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標準簡介
GB/T6609的本部分規定了氧化鋁在300 ℃和1000 ℃下質量損失的測定方法。依照慣例,用水分(MOI)表示300℃的質量損失,用灼減(LOI)表示1000 ℃的質量損失。本部分適用于焙燒的氧化鋁中質量損失的測定。300 ℃ 質量損失的測定范圍:0.2% ~5%;1000 ℃ 質量損失的測定范圍:0.1%~2%。本部分規定在測量樣品MOI和LOI值時,需提供測量結果的原始數據。為了提高樣品的分析精密度,樣品應該在分析前進行空氣平衡,空氣平衡能顯著影響MOI和LOI的測量結果。空氣平衡的步驟和造成的影響見附錄A。本部分還將涉及到儀器分析方法。
標準摘要
GB/T6609《氧化鋁化學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測定方法》共分為37部分: ---第1部分: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測定微量元素含量; ---第2部分:300 ℃和1000 ℃質量損失的測定; ---第3部分:鉬藍光度法測定二氧化硅含量; ---第4部分:鄰二氮雜菲光度法測定三氧化二鐵含量; ---第5部分:氧化鈉含量的測定; ---第6部分:火焰光度法測定氧化鉀含量; ---第7部分:二安替吡啉甲烷光度法測定二氧化鈦含量; ---第8部分:二苯基碳酰二肼光度法測定三氧化二鉻含量; ---第9部分:新亞銅靈光度法測定氧化銅含量; ---第10部分:苯甲酰苯基羥胺萃取光度法測定五氧化二釩含量; ---第11部分: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一氧化錳含量; ---第12部分: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氧化鋅含量; ---第13部分: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氧化鈣含量; ---第14部分:鑭茜素絡合酮分光光度法測定氟含量; ---第15部分:硫氰酸鐵光度法測定氯含量; ---第16部分:姜黃素分光光度法測定三氧化二硼含量; ---第17部分:鉬藍分光光度法測定五氧化二磷含量; ---第18部分:N,N二甲基對苯二胺分光光度法測定硫酸根含量; ---第19部分: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氧化鋰含量; ---第20部分: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氧化鎂含量; ---第21部分:丁基羅丹明B分光光度法測定三氧化二鎵含量; ---第22部分:取樣; ---第23部分:試樣的制備和貯存; ---第24部分:安息角的測定; ---第25部分:松裝密度的測定; ---第26部分:有效密度的測定 比重瓶法; ---第27部分:粒度分析 篩分法; ---第28部分:小于60μm 的細粉末粒度分布的測定 濕篩法; ---第29部分:吸附指數的測定; ---第30部分:X 射線熒光光譜法測定微量元素含量; ---第31部分:流動角的測定; ---第32部分:α三氧化二鋁含量的測定 X射線衍射法; ---第33部分:磨損指數的測定; ---第34部分:三氧化二鋁含量的計算方法; ---第35部分:比表面積的測定 氮吸附法; ---第36部分:流動時間的測定; ---第37部分:粒度小于20μm 顆粒含量的測定。 本部分為GB/T6609的第2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806:2004《用于生產鋁的氧化鋁---300 ℃和1000 ℃質量損失的測定》。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806:2004時,刪除了其前言、引言和引用文件。為方便對照,在附錄B中列出了本部分的章條和對應的ISO806:2004章條的對照表。 本部分代替GB/T6609.1-2004《氧化鋁化學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測定方法 重量法測定水分》和GB/T6609.2-2004《氧化鋁化學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測定方法 重量法測定灼燒失量》。 本部分與GB/T6609.1-2004和GB/T6609.2-2004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增加了試劑、檢驗報告、儀器分析三章; ---內容上與ISO806:2004相對應。 本部分的附錄A 為規范性附錄,附錄B為資料性附錄。 本部分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提出。 本部分由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部分負責起草單位: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鄭州研究院、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標準計量質量研究所。 本部分參加起草單位: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石磊、席歡、薛寧、都紅濤、田蕊。 本部分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6609.1-1986、GB/T6609.1-2004; ---GB/T6609.2-1986、GB/T6609.2-2004。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