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室內工作環境的不舒適眩光

Discomfort glare in the interior working environment
標準號:GB/Z 26211-2010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Z 26211-2010
發布時間:2011-01-14
實施時間:2011-06-01
首發日期:2011-01-14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華樹明、沈錦祥、安麗、郭建坤、黎錦洪、黃鶴鳴、肖靈、江姍、段彥芳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電氣照明綜合
ICS分類:室內照明
提出單位:中國輕工業聯合會
起草單位:國家電光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生輝照明電器(浙江)有限公司、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東莞市品元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聚作實業有限公司、北京電光源研究所
歸口單位:全國照明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24)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全國照明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24)
標準簡介
根據國際照明詞匯表(CIE,第17版,1970)中45-25-295對于眩光的定義:由于光亮度的分布或范圍不適當,或對比度太強,引起不舒適感或分辨細節或物體的能力減弱的視覺條件。兩種定義:a) 不舒適眩光,引起不舒適感覺,而不一定降低物體可見度的眩光(定義在45-25-315)。b) 失能眩光,降低物體可見度而不一定引起不適感覺的眩光(定義在45-25-320)。雖然這兩種眩光是一起產生的,但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現象。引起失能眩光主要是因為進入眼中的光能,而不是光源的照度。相反,光源照度是不舒適眩光的一個主要因素。失能眩光幾乎不受時間的影響,而在工廠或辦公室內的人暴露在高照度光源下時間長,不舒適眩光也相應的增多。考慮由燈和內置普通光源的燈具產生的眩光的控制測量方法時,不舒適眩光的控制可能要比失能眩光的控制更加重要。如果充分地控制不舒適眩光,物體就能正常地看到,失能眩光也能夠很好地控制在特定程度上。這個章節提到的眩光,在后文如果不經特殊說明都是指不舒適眩光。
標準摘要
本指導性技術文件等同采用CIE55-1983《室內工作環境的不舒適眩光》(英文版)。 本指導性技術文件等同翻譯CIE55-1983。 為了便于使用,本指導性技術文件做了下列編輯性修改: a) 用小數點.代替作為小數點的,; b) 刪除CIE55-1983的前言。 本指導性技術文件的附錄A、附錄B、附錄C 和附錄D 是資料性附錄。 本指導性技術文件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提出。 本指導性技術文件由全國照明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24)歸口。 本指導性技術文件起草單位:國家電光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生輝照明電器(浙江)有限公司、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東莞市品元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聚作實業有限公司、北京電光源研究所。 本指導性技術文件主要起草人:華樹明、沈錦祥、安麗、郭建坤、黎錦洪、黃鶴鳴、肖靈、江姍、段彥芳。 本指導性技術文件僅供參考。有關對本指導性技術文件的建議和意見,向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反映。 |
標準目錄
前言Ⅰ 引言Ⅱ 犃部分 眩光控制的基本原理?研究與應用 1 眩光控制的基本原理1 1.1 眩光的自然特征1 1.2 不舒適眩光的控制因素1 1.3 眩光控制方法3 1.4 眩光控制系統5 1.5 不舒適眩光的主觀評估7 2 眩光控制的研究與應用,對恰當公式的要求8 2.1 基本公式系統8 2.2 照度限制系統9 2.3 識別系統的評估9 犅部分 不舒適眩光的數學推算的推薦 4 CIE 規則14 4.1 提議的CIE 公式14 4.2 公式的基本原理16 4.3 來自于大光源(明亮的天花板)的眩光17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眩光系統的國家調查18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眩光預測系統研究的比較20 附錄C (資料性附錄) 不舒適眩光計算的參數確定27 附錄D (資料性附錄) 提議的CIE 公式的實際應用37 參考文獻39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