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輻射防護儀器 便攜式表面污染光子測量儀和監測儀

Radiation protection instrumentation—Portable photon contamination meters and monitors
標準號:GB/T 29788-2013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29788-2013
發布時間:2013-10-10
實施時間:2014-02-01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孫力平、楊妮瑩。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輻射防護儀器
ICS分類:輻射防護
提出單位:國防科技工業局
起草單位:西安核儀器廠。
歸口單位:全國核儀器儀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30)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全國核儀器儀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30)
標準簡介
本標準適用于直接測量或直接探測由發射光子輻射的核素造成表面污染的便攜式和移動式污染測量儀和監測儀,它至少包括:———探測裝置(計數管、閃爍探測器或半導體探測器等),它們可以采用剛性連接或電纜連接或者組成一單獨的裝置;———測量裝置。本標準適用于:———表面污染光子測量儀;———表面污染光子監測儀。本標準適用于測量發射能量超過5keV 光子的核素造成污染的探測裝置。本標準特別用于評價那些證明物體未受到發射光子核素表面污染的裝置性能。本標準也適用于那些有特殊用途的儀器和為使用者提供有限光譜信息而特別設計的儀器。注:這些探測裝置可能用于測量同時產生α和β輻射的核素產生的光子輻射,在這種情況下,可根據污染類型屏蔽α和β輻射。嚴格地講,如果進行了屏蔽,污染是發生在被監測物體的附近而不是在其表面。本標準的目的是規定標準要求和給出一些適用方法的實例,還規定了光子污染測量儀和監測儀的一般特性、一般試驗條件、輻射特性、電氣安全、環境特性以及合格證書要求。
標準摘要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使用翻譯法等同采用IEC62363:2008《輻射防護儀器 便攜式表面污染光子測量儀和監測儀》。 與本標準中規范性引用的國際標準有一致性對應關系的我國文件如下: ———GB/T2423.5—1995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Ea和導則:沖擊(IEC60068-2-27:1987,IDT); ———GB/T8897(所有部分) 原電池[IEC60086(所有部分)]。 為了便于使用,本標準對IEC62363:2008做了下列編輯性修改: ———在“2 規范性引用文件”中將已有相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國際標準改為我國的標準;刪除未在正文中引用的國際計量局《國際單位制(SI)》(1998年第7版); ———在“3 術語和定義”中刪去有些定義下面的IEV、ISO 編號; ———5.1和6.3增加列項說明符號“———”; ———7.1.1列項說明符號由“·”改為“———”; ———7.2.2第4段中的“Ms”應為“Mi”; ———8.5.1列項說明符號由“·”改為“———”,“適用的核素是:”后增加列項說明符號“———”,將半衰期的years改為a; ———8.6.1增加列項說明符號“———”; ———表3“探測限”一欄的“影響量的數值范圍”使用“劑量當量率”,而在8.10.1中則使用“空氣比釋動能率”,統一使用“空氣比釋動能率”; ———表3“預熱時間”一欄的“指示值變化限值”使用“參考條件”,而在7.4.1中則使用“標準試驗條件”,統一使用“標準試驗條件”; ———表A.1的注1刪去括號中的“分別為1英寸、2英寸和3英寸”。 本標準由國防科技工業局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核儀器儀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30)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西安核儀器廠。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孫力平、楊妮瑩。 |
標準目錄
前言 Ⅲ 1 范圍 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1 3 術語和定義 2 4 單位 5 5 一般特性 5 5.1 分類 5 5.2 探測裝置 5 5.3 易于去污 5 5.4 密封 5 5.5 報警閾 5 5.6 脈沖幅度閾值 6 5.7 測量裝置的指示值 6 5.8 有效測量范圍 6 5.9 機械沖擊 6 5.10 電子設備的調整和維護工具 7 6 一般試驗方法 7 6.1 試驗特性 7 6.2 試驗條件 7 6.3 參考核素 9 6.4 本底 9 6.5 統計漲落 9 6.6 試驗源 9 7 電氣特性 9 7.1 統計漲落 9 7.2 響應時間 10 7.3 響應時間與統計漲落之間的關系 10 7.4 預熱時間試驗 10 7.5 過載保護 11 7.6 電池供電 11 8 輻射特性 12 8.1 概述 12 8.2 探測器響應分布圖 12 8.3 表面發射率響應 13 8.4 相對固有誤差 14 8.5 表面發射率響應隨光子輻射能量的變化 15 8.6 響應隨吸收的變化 15 8.7 對β輻射的響應 16 8.8 對光子輻射本底的響應 16 8.9 中子 17 8.10 探測限(單位面積最小可探測表面發射率) 17 9 環境特性 17 9.1 環境溫度 17 9.2 相對濕度 18 9.3 電磁兼容性 18 10 儲存 18 10.1 概述 18 10.2 機械沖擊 18 11 文件 18 11.1 合格證書 18 11.2 操作和維修手冊 19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典型探測器體積的限定距離 20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