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ogreaphic information—Positioning services
標準號:GB/T 28589-2012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28589-2012
發布時間:2012-06-29
實施時間:2012-10-01
首發日期:2012-06-29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杜道生、高文秀、章紅平、鄧躍進、鄒蓉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測繪綜合
ICS分類:
07.040;35.240.70
提出單位: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起草單位: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中國武漢吉奧公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空間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歸口單位: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30)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30)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用于位置提供裝置和位置使用裝置之間進行通信的接口的數據結構和內容,以便位置使用裝置能獲取并明確解譯位置信息,并使用戶能確定其結果是否滿足使用的需求。地理位置信息的標準化接口允許將各種定位技術獲取的位置信息集成到各種地理信息應用中,例如測量、導航和智能交通系統。本標準適用于那些位置信息更為重要的各種應用。
標準摘要
本標準依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采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國際標準ISO19116:2004《地理信息 定位服務》。 本標準與ISO19116:2004的技術差異如下: ———原文規范性引用文獻ISO19111:2003Geographicinformation—Spatialreferencingbycoordinates已用最新版ISO19111:2007取代; ———第4章名詞術語部分凡引用ISO19111:2003的詞條及其釋義均按最新版修正,并將詞條出處標記為[ISO19111:2007]; ———第5.1的內容(符號和縮略語)分為兩條,分別為5.1.1符號和5.1.2縮略語; ———圖4中增加了本標準與GB/T19710—2005《地理信息 元數據》的關系; ———6.2中的DQ_QualityMeasure改為DQ_DataQualityMeasure,原因是與GB/T21336—2008《地理信息 質量評價過程》(ISO19114:2003,MOD)保持一致; ———7.4.2.3.4.3條中的PS_OrientationAxis改為PS_MotionAxis,原因是原文的錯誤; ———圖10、圖11、圖12、圖13及相關文字說明中的SC_CoordinateSystemAxis改為CS_CoordinateSystemAxis,以便與ISO19111Saptialreferencebycoordinates協調一致; ———8.2.3.1中PS_Augmentation改為PS_CorrectionMethod,以便與圖18和8.2.3.5一致; ———全文中以PS_QualityMode取代PS_QualityElement,原因是:原國際標準從CD.2版本到CD版本時,其模型協調會上(ISO/TC211N1231)已將“定位服務主要數據類的UML 描述” (圖5)中的PS_QualityElement改為PS_QualityMode,但在文字部分并未全部修正; ———本標準增加了資料性附錄NA:本標準中使用的類名的中英文對照。 本標準還作了以下編輯性修改: ———用“本標準”代替“本國際標準””;刪除了該國際標準的“封面”、“目次”和“前言”; ———引言中刪除了北美基準NAD27VirginiaStatePlane,NorthZone,USSurveyfeet,并用中國的基準CGCS2000代替,增加了我國衛星導航系統的簡要說明; ———由于國際標準ISO/TS19103:2005 《地理信息 概念模式語言》(Geographicinformation—Conceptualschemalanguage)已經出版,在本標準規范性引用文件中刪除了原國際標準中標 識的“即將出版”的角標,并在本標準編號后補充了它的出版年代; ———為閱讀本標準的需要,在5.3中補充了一種構造型《Type》及其描述; ———根據圖5,將6.2中的所有mode改為observationmode; ———將圖6中desiredMode改為desiredObeservationMode;MD_QualityElement改為DQ_Element,原因是與GB/T19710—2005《地理信息 元數據》(ISO19115:2003,MOD)相協調; ———6.3中的newMode改為newObservationMode;getMode改為getObservationMode;PS_Operatingmode改為PS_OperatingMode; ———7.2.2.2中PS_Systemcapability改為PS_SystemCapability; ———7.2.2.4中PS_Referencing改為PS_ReferencingMethod; ———7.4.2.3.1中的CS_CRS改為SC_CRS;PS_Referencesystem 改為PS_ReferenceSystem; ———7.4.2.3.3.2中PS_OrientationReferencesystem 改為PS_OrientationReferenceSystem; ———7.4.3.1+qualityResult[0...*]中的“+”刪除; ———7.4.3.2.1中PS_Offsetvector改為PS_OffsetVector; ———8.2.3的標題PS_ComputationalConditions改為PS_ ComputationConditions; ———8.2.3.3中PS_PositionSolutionMethod改為《CodeList》PS_PositionSolutionMethod,以便與圖18一致和與其他類似的條的描述一致。 本標準由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30)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中國武漢吉奧公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空間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本標準起草人:杜道生、高文秀、章紅平、鄧躍進、鄒蓉。 |
標準目錄
前言 Ⅰ 引言 Ⅲ 1 范圍 1 2 一致性 1 3 規范性引用文件 1 4 術語和定義 1 5 符號、縮略語和UML標記 5 5.1 符號和縮略語 5 5.2 UML標記 6 5.3 UML模型構造型 7 5.4 包的縮寫 7 6 定位服務模型 7 6.1 概述 7 6.2 定位服務類的靜態數據結構 8 6.3 定位服務操作 9 6.4 基本信息和擴展信息 12 7 基本信息的定義和描述 13 7.1 概述 13 7.2 系統信息 13 7.3 時段 16 7.4 操作模式 17 7.5 質量信息 30 8 專門技術信息 32 8.1 概述 32 8.2 GNSS的操作條件 32 8.3 原始測量數據 37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一致性 38 附錄B(資料性附錄) 定位服務的精度報告 41 附錄NA (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中類名的中英文對照 44 參考文獻 46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