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在线观看_亚洲免费观看视频网站_国产盗摄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国产一级 -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

歡迎來到寰標網!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會員

信息技術 先進音視頻編碼 第2部分:視頻 現行

Information technology—Advanced coding of audio and video—Part2:Video

標準號:GB/T 20090.2-2013

獲取原文 如何獲取原文?問客服 獲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標準狀態變更提醒服務!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20090.2-2013
發布時間:2013-12-31
實施時間:2014-07-15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高文、黃鐵軍、吳楓、何蕓、虞露、梁凡、趙海武、馬思偉、呂巖、李國平、張志明、沈燕飛、周敏華、賈云衛、郭紅星、樓劍、熊聯歡、鄭蕭楨、張莉、鄭建鏵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編碼、字符集、字符識別
ICS分類:字符集和信息編碼
提出單位: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
起草單位: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歸口單位: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8)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8)

標準簡介

本部分適用的范圍包括但不限于下述領域:———數字地面電視廣播(DTTB,digitalterrestrialtelevisionbroadcasting);———有線電視(CATV,CableTV);———交互存儲媒體;———直播衛星視頻業務(DBS,directbroadcastsatellitevideoservices);———寬帶視頻業務;———多媒體郵件;———分組網絡的多媒體業務(MSPN,multimediaservicesonpacketnetworks);———實時通信業務(視頻會議、可視電話等);———遠程視頻監控。

標準摘要

GB/T20090《信息技術 先進音視頻編碼》分為以下13個部分:
———第1部分:系統;
———第2部分:視頻;
———第3部分:音頻;
———第4部分:符合性測試;
———第5部分:參考軟件;
———第6部分:面向數字版權管理的可信解碼器與訪問協議;
———第7部分:面向交互應用的視頻編解碼;
———第8部分:在IP網絡上傳輸AVS;
———第9部分:AVS文件格式;
———第10部分:移動語音和音頻;
———第11部分:同步文本;
———第12部分:綜合場景;
———第13部分:可重構視頻編碼工具集。
本部分為GB/T20090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20090.2—2006《信息技術 先進音視頻編碼 第2部分:視頻》。
本部分與GB/T20090.2—2006相比,除編輯性修改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術語和定義中增加了參考背景前向幀間解碼圖像、二元符號、二元符號串、核心圖像、條帶集和幀內解碼背景圖像等術語的定義,刪除了非參考圖像術語,同時為了標準術語的統一,將“比特”統一為“位”,故本部分術語和定義中的填充位為GB/T20090.2—2006中的填充比特、位
串為GB/T20090.2—2006中的比特串、位流為GB/T20090.2—2006中的比特流、位流緩沖區為GB/T20090.2—2006中的比特流緩沖區,位流順序為GB/T20090.2—2006中的比特流順序(見第2章);
———增加了幀內解碼背景圖像(G幀)、背景參考前向幀間解碼圖像(S幀)的定義(見6.2.3);
———增加了條帶集的定義(見6.3);
———增加了4×4塊的定義(見6.6);
———對視頻序列的語法和語義做了修改(見7.1和7.2);
———解析過程增加了ce4(v)和ae(v)的解析過程(分別見8.3.2和8.4);
———圖像頭解碼過程增加了確定加權量化矩陣的步驟(見9.2);
———宏塊類型增加了G幀、S幀宏塊類型的定義(見9.4.2);
———宏塊解碼過程增加了4×4幀內預測模式的解碼過程(見9.4.4.3);
———宏塊解碼過程增加了加權量化矩陣的解碼過程(見9.4.9);
———基本熵編碼的解碼過程增加了4×4塊解碼過程(見9.5.1.3);
———增加了高級熵編碼的解碼過程(見9.5.2);
———逆掃描增加了4×4塊逆掃描的過程(見9.5.3);
———增加了量化系數預測過程的定義(見9.6);
———增加了4×4塊反變換的過程(見9.8.3);
———增加了4×4塊參考樣本的獲得(見9.9.5)及4×4亮度塊幀內預測過程(見9.9.6);
———增加了亮度1/8樣本插值過程(見9.10.2.2);
———增加了用于4×4塊的基本熵編碼碼表(見附錄D);
———增加了檔次和級別的定義(見附錄B)。
本部分由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提出并歸口。
本部分起草單位: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山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北京長信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武漢大學、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法國電信北京代表處、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聯合信源數字音視頻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高文、黃鐵軍、吳楓、何蕓、虞露、梁凡、趙海武、馬思偉、呂巖、李國平、張志明、沈燕飛、周敏華、賈云衛、郭紅星、樓劍、熊聯歡、鄭蕭楨、張莉、鄭建鏵、孫莉、毛煦楠。

標準目錄

前言 Ⅰ
引言 Ⅲ
1 范圍 1
2 術語和定義 1
3 縮略語 8
4 運算符和數學函數 8
5 位流語法、解析過程和解碼過程的描述 11
6 編碼位流的結構 15
7 位流的語法和語義 22
8 解析過程 65
9 解碼過程 87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偽起始碼 140
附錄B(規范性附錄) 檔次和級別 141
附錄C(規范性附錄) 位流虛擬參考解碼器 148
附錄D(規范性附錄) 基本熵編碼碼表 153

替代情況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引用標準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本標準相關公告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采標情況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