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在线观看_亚洲免费观看视频网站_国产盗摄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国产一级 -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

歡迎來到寰標網!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會員

金屬材料 薄板和薄帶 塑性應變比(r值)的測定 現行

Metallic materials—Sheet and strip—Determination of plastic strain ratio

標準號:GB/T 5027-2016

獲取原文 如何獲取原文?問客服 獲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標準狀態變更提醒服務!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5027-2016
發布時間:2016-02-24
實施時間:2016-11-01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李榮鋒、凃應宏、李和平、董莉、周崎、徐惟誠、方健、古兵平、蘇洪英、王麗英、王萍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金屬力學性能試驗方法
ICS分類:金屬材料力學試驗
提出單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起草單位: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上海寶鋼工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鞍山鋼鐵(集團)公司、首鋼總公司
歸口單位: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83)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一種測定金屬薄板和薄帶塑性應變比的方法。本標準適用于由均勻塑性變形的材料(即塑性變形范圍內應力-應變曲線呈單調連續上升的部分),也適用于不均勻塑性變形的材料(即塑性變形范圍內應力-應變曲線呈鋸齒等不連續形狀的部分)。

標準摘要

本標準按照 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 代 替 GB/T5027—2007《金 屬 材 料 薄 板 和 薄 帶 塑 性 應 變 比 (r 值)的 測 定》。 與
GB/T5027—2007 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修改了測量塑性應變水平的規定(見8.5,2007年版8.5);
———刪除了8.6和8.7(見2007年版8.6、8.7);
———規定了方法 A,采用公式(5)和公式(6)分別計算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的真實塑性應變,并增加兩個注(見9.2和2007年版9.2);
———增加了9.3方法 B(見9.3,2007年版9.2)。
本標準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0113:2006《金屬材料 薄板和薄帶 塑性應變比(r 值)的測定》(英文版)。
本標準與ISO10113:2006的技術性差異及其原因如下:
———在第1章范圍部分增加了適用性內容,以適應我國標準制訂要求;
———關于規范性引用文件,本標準做了具有技術性差異的調整,以適應我國的技術條件,調整的情況集中反映在第2章“規范性引用文件”中,具體調整如下:
———用修改采用國際標準的 GB/T228.1—2010代替了ISO6892-1;
———替換了表1中腳注a;
———修改了8.5的內容,刪除8.6和8.7;
———修改了9.1的內容;
———修改了9.2的內容,規定了方法 A,并增加兩個注;
———增加了9.3“方法 B”,采用式(10)和式(11)分別近似計算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的真實塑性應變。
為了便于使用,本標準做了下列編輯性修改:
———“本國際標準”一詞改為“本標準”;
———為避免懸置段,添加了相應章條編號;
———刪除了國際標準的前言;
———刪除了國際標準的附錄;
———刪除了國際標準的參考文獻,新增引用的中文文獻。
本標準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83)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上海寶鋼工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鞍山鋼鐵(集團)公司、首鋼總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李榮鋒、凃應宏、李和平、董莉、周崎、徐惟誠、方健、古兵平、蘇洪英、王麗英、王萍。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5027—1985;GB/T5027—1999;GB/T5027—2007。

替代情況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引用標準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本標準相關公告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采標情況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