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pichlorohydrin for industrial use
標準號:GB/T 13097-2007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13097-2007
發布時間:2007-10-17
實施時間:2008-02-01
首發日期:1991-07-15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唐光斌、郭娟、周建宏、王新龍、劉清福、劉艷娟、邵月慶、翟懷吉
作廢日期:2016-07-01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一般有機化工原料
ICS分類:鹵代烴
提出單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起草單位:中國石化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歸口單位:全國化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有機分會(SAC/TC 63/SC 2)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工業用環氧氯丙烷(英文縮寫ECH)的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志、包裝、運輸、貯存和安全等。本標準適用于由丙烯經高溫氯化/氯醇法或醋酸丙烯酯法而制得的工業用環氧氯丙烷的生產、檢驗和銷售。
標準摘要
本標準修改采用前蘇聯國家標準ГОСТ12844:1974《工業環氧氯丙烷 技術條件》(俄文版,含1989年修改通知單,以下簡稱ГОСТ標準)。 本標準根據ГОСТ標準重新起草。在附錄A 中列出了本標準章條編號與ГОСТ 標準章條編號的對照一覽表。 考慮到我國國情,在采用ГОСТ 標準時,本標準做了一些修改,本標準與ГОСТ 標準的主要差異如下: ---未設置有機氯化物雜質總量項目。這是為了使項目設置更加合理; ---增加色度項目(本標準的4.2)。這樣有利于產品質量的控制; ---優等品指標與ГОСТ標準優級比較:環氧氯丙烷的質量分數由≥99.5%修改為≥99.90%,水分指標由≤0.1% 修改為≤0.02%,密度指標由(1.179~1.181)g/cm3 修改為(1.180~1.183)g/cm3(本標準的3.2),這是為了有利于產品質量的提高和符合我國產品質量實際情況而確定的; ---環氧氯丙烷含量的試驗方法,由容量法修改為氣相色譜法(本標準的4.4)。這是為了減少操作程序、提高分析效率和分析精度; ---色度和水分的試驗方法采用了產品試驗方法國家標準(本標準的4.2和4.3)。 本標準代替GB/T13097-1991《工業環氧氯丙烷》。 本標準與GB/T13097-1991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色度指標一等品和合格品分別由≤25號和≤40號修改為≤20號和≤25號(1991年版的3.2,本版的3.2);水分指標優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分別由≤0.1%、≤0.3% 和≤0.5% 修改為≤0.020%、≤0.060% 和≤0.10%;環氧氯丙烷含量指標分別由≥99.5%、≥98.0% 和≥96.5%修改為≥99.90%、≥99.50%和≥99.00%,密度合格品指標由(1.179~1.186)g/cm3修改為(1.179~1.184)g/cm3(1991年版的3.2,本版的3.2); ---增加了外觀的試驗方法(見4.1); ---水分的試驗方法由氣相色譜法修改為卡爾·費休庫侖法或卡爾·費休直接電量法(1991年版的4.2,本版的4.3); ---環氧氯丙烷含量的試驗方法中增加毛細管柱氣相色譜法(見4.4)。 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為資料性附錄。 請注意本標準的某些內容有可能涉及專利。本標準的發布機構不應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本標準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化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有機分會(SAC/TC63/SC2)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石化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齊魯分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唐光斌、郭娟、周建宏、王新龍、劉清福、劉艷娟、邵月慶、翟懷吉。 本標準于1991年首次發布。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