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ulators for overhead lines—Composite suspension and tension insulators for a.c. systems with a nominal voltage greater than 1 000 V—Definitions,test methods and acceptance criteria
標準號:GB/T 19519-2014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19519-2014
發布時間:2014-06-24
實施時間:2015-01-22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姚君瑞、黨鎮平、楊迎建、李慶峰、張銳、吳光亞、梁曦東、危鵬、胡文岐、趙卉、王云鵬、楊曉東、歐陽旭丹、綦東葆、蔣興良、侯建峰、吳紹君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絕緣子
ICS分類:絕緣子
提出單位:中國電器工業協會
起草單位:西安高壓電器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國家絕緣子避雷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電網公司、廣州市邁克林電力有限公司、新疆新能天寧電工絕緣材料有限公司、重慶大學、西安西電高壓套管有限公司、大連電瓷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歸口單位:全國絕緣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80)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中國電器工業協會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交流架空線路用復合絕緣子(以下簡稱絕緣子)的定義、試驗方法及接收準則。本標準適用于交流線路、變電站懸垂和耐張用復合絕緣子,但這些絕緣子在某些場合也可能會受到壓縮或彎曲負荷,例如用作相間間隔棒絕緣子時。絕緣子由絕緣芯棒、傘套和端部裝配件構成。承受負荷的芯棒由樹脂浸漬玻璃纖維制成,傘套由聚合體材料制成,端部裝配件永久安裝在絕緣芯棒上。注:我國電力系統推薦采用高溫硫化硅橡膠作為傘套材料。本標準部分適用于芯棒由同一種絕緣材料(如瓷、樹脂)制成的混合復合絕緣子,詳見第7章。絕緣子安裝地點的環境溫度一般在 -40 ℃~+40 ℃之間。本標準不適用于線路柱式絕緣子。本標準不包括按特定運行條件選擇絕緣子的要求。
標準摘要
本標準按照 GB/T1.1—2009 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代替 GB/T19519—2004。 本標準與 GB/T19519—2004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按照IEC61109:2008的表述,把標準名稱修改為《架空線路絕緣子 標稱電壓高于1000V交流系統用懸垂和耐張復合絕緣子 定義、試驗方法及接收準則》; ———為反映我國電力線路使用的復合絕緣子的傘套材料幾乎都為高溫硫化硅橡膠的現狀,在第 1章中增加了“注:我國電力系統推薦采用高溫硫化硅橡膠作為傘套材料”; ———因 GB/T2900.8—2009及 GB/T22079—2008發布,本標準第3章列出的術語及其定義修改如下: ? 刪除了“芯棒直徑”“起痕”“樹枝狀通道”“蝕損”“粉化(灰化)”“裂紋”“開裂”“水解現象”等8個術語及其定義; ? 增加了“聚合物絕緣子”“絕緣子主體”“破壞負荷”“憎水性”“憎水性遷移”“憎水性的減弱與恢復”“憎水性遷移時間”“絕緣子芯棒在機械負荷下的損傷極限”等8個術語及其定義; ? 修改了“復合絕緣子”“復合絕緣子的芯棒”“界面”“端部裝配件”“連接區”“聯接”等6個術語或定義; ? 把“復合絕緣子的傘套和傘裙”拆分為“傘套”和“絕緣子的傘”兩個術語,并分別定義。 ———增加了“4 標志”“5 環境條件”“6 運輸、存儲和安裝”“7 混合絕緣子”“8 公差”共5章; ———根據我國測量實踐,在第 8 章中規定爬電距離測量不允許在短段測量基礎上外推計算;同時增加 “注:對于系統電壓330kV 及以上電壓等級的單元件絕緣子的爬電距離,本標準規定的最大公差較 難 實 現。此 時,經 供 需 雙 方 協 議,爬 電 距 離 公 差 可 以 是 不 大 于 其 公 稱 尺 寸 的±1%”; ———第9章中提出了設計試驗母絕緣子的概念,細化明確了設計改變后需要重新實施的試驗,并參照 GB/T1001.1—2003提出了“定型試驗”的概念; ———可能時,“10 設計試驗”中的描述引用 GB/T22079—2008; ———“10.2 界面和端部裝配件連接試驗”中,干工頻電壓試驗后試品傘間護套的溫升由應不超過20K修改為 10K; ———“10 設計試驗”中,增加了傘套材料“10.3.1 硬度試驗”“10.3.2 1000h 紫外光試驗”“10.3.6憎水性試驗”,以及芯棒“10.4.2 應力腐蝕試驗”及其試驗程序和接收準則; ———“10.2.2.3 熱機預應力”中,因設備維護允許中斷的總時間上限由 4h修改為2h,而且任一次中斷后,試驗都應從該中斷循環的起點重新開始; ———根據我國測量實踐,修改了“10.3.5 傘套材料耐電痕化和蝕損試驗”中有關試樣制備的規定,明確從絕緣子傘套上直接取樣試驗; ———在“10.4.1 染料滲透試驗和水擴散試驗”中規定應使用帶傘套的試樣試驗,滲透液用染料按照GB/T22079—2008修改為次甲基染料,規定水擴散試驗期間電流由“應不超過1mA(r.m.s)”修改為“應不超過100μA(r.m.s)”; ———根據 GB/T 22079—2008,可 燃 性 試 驗 方 法 由 引 用 GB/T 11020—2005 統 一 修 改 為 引 用GB/T5169.16—2008; ———“11 型式試驗”中的“機械負荷-時間試驗”修改為“損傷極限驗證試驗”; ———鑒于對絕緣子護套厚度及其偏差的關注,“12.2 尺寸檢查(E1+E2)”抽樣試驗中明確了護套厚度檢查的要求及方法; ———抽樣試驗中的“12.6 陡波前沖擊耐受電壓試驗”的試品修改為 E2中的1只,并規定試驗經水浸漬預應力后進行。同時,為減小試驗工作量,規定“對于絕緣距離 2.5m 及以上長度的絕緣子,陡波前沖擊電壓試驗可以在絕緣子的上、中、下部各取約300mm~500mm 絕緣距離的短段試驗,并且端部裝配件分別作為上、下段試驗的電極之一”; ———為區分工藝痕跡、標志和外觀缺陷,“13.2外觀檢查”中增加了“絕緣子表面存在的工藝痕跡和標志不屬于制造缺陷,但其面積應計入表面缺陷總面積。絕緣子表面缺陷總面積不得超過絕緣子總表面積的0.2 %。”的表述; ———按照IEC61109:2008修改了附錄 A,糾正了對絕緣子機械破壞機理認識的偏差。為此,把設計試驗中機械負荷試驗的“絕緣子強度-時間曲線斜率的檢查”改為“96h耐受負荷的檢查”,并按照我國產品的實際,把IEC61109:2008的圖 A.2拆分為兩個圖,僅用于示例說明機械特性和運行負荷的關系,以及損傷極限和其狀態的關系,而不說明這兩種關系之間的對應性; ———因IEC62217:2012中多應力試驗不作為標準試驗,刪除了 GB/T19519—2004的附錄 C(資料性附錄); ———為和IEC61109:2008統一,刪除了 GB/T19519—2004的附錄 D(資料性附錄)、附錄 E(資料性附錄)、附錄 F(資料性附錄),增加了附錄 B(資料性附錄):懸垂和耐張復合絕緣子非標準機械應力和機械動載荷。 本標準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EC61109:2008《架空線路絕緣子 標稱電壓高于 1000V 交流系統用懸垂和耐張復合絕緣子 定義、試驗方法及接收準則》。 本標準和IEC61109:2008相比,存在一些技術性差異,這些差異涉及的條款已通過在其外側頁邊空白位置的垂直單線(|)進行了標識。附錄 D給出了這些技術差異及其原因的一覽表以供參考。 本標準由中國電器工業協會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絕緣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80)歸口。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西安高壓電器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國家絕緣子避雷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電網公司、廣州市邁克林電力有限公司、新疆新能天寧電工絕緣材料有限公司、重慶大學、西安西電高壓套管有限公司、大連電瓷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東莞市高能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襄陽國網合成絕緣子有限責任公司、溫州益坤電氣有限公司、淄博泰光電力器材廠、南京電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保定電力修造廠、滄州華菱電器有限公司、鄭州祥和集團電氣設備有限公司、正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如皋市大生線路器材有限公司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姚君瑞、黨鎮平、楊迎建、李慶峰、張銳、吳光亞、梁曦東、危鵬、胡文岐、趙卉、王云鵬、楊曉東、歐陽旭丹、綦東葆、蔣興良、侯建峰、吳紹君。 本標準參加起草人:趙天任、楊紅軍、余明宣、滕國利、顧瑞云、楚振宇、劉青花、白書杰、郭慧豪、張書良、征大生等。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19519—2004。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