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rface requirements for digital synchronization network
標準號:GB/T 15837-2008
本標準代替GB/T 15837-1995《數字同步網接口要求》。本標準規定了數字同步網中各種同步接口的物理/電氣(光)特性要求、承載SSM 信息要求以及網絡性能要求,其中網絡性能要求包括同步接口輸出的網絡限值要求和同步接口輸入的網絡容限要求。本標準適用于數字同步網。本標準對GB/T 15837-1995的主要修訂內容如下:———在第1章“范圍”中,將本標準規范的范圍從“2048kbit/s和2048kHz四種接口類型”修改為“數字同步網中各種同步接口”。———將第2章“引用標準”修改為“規范性引用文件”,并修改相應文字描述和增加本標準中需引用的標準名稱。———將第3章“定義”修改為“術語和定義”,并根據本標準最新修訂增刪相應內容。———增加第4章“縮略語”,刪除原第4章“基準時鐘源要求”。———對原第5章“基準接口規范”進行修改和重新編排,形成本標準下述四章內容:第5章“數字同步網接口物理界面描述”、第6章“數字同步網接口分類”、第7章“數字同步網接口的物理/電氣(光)特性要求”和第9章“同步接口的網絡限值”。其中第6章“數字同步網接口分類”內容參照ITU 建議G.823附錄B;對于第7章“數字同步網接口的物理/電氣(光)特性要求”,電接口參照ITU-T 建議G.703,光接口參照ITU-T 建議G.957;第9章“同步接口的網絡限值”內容參照ITU建議G.823和G.825。———參照ITU 建議G.704和G.707,增加第8章“數字同步網接口對SSM信息的承載要求”。———刪除原第6章“同步網內各級間的兼容性準則”。
本標準主要參照ITUT G.703《數字系列接口的物理/電氣特性》、G.704《用于1554,2048,8448和44736kbit/s 系列的同步幀結構》、G.707《同步數字體系(SDH)的網絡節點接口》、G.823《以2048kbit/s系列等級為基礎的數字網內抖動和漂動的控制》、G.825《基于同步數字體系(SDH)的數字網內抖動和漂移的控制》、G.957《與同步數字體系有關的設備和系統的光接口》等建議進行修訂。 本標準代替GB/T15837-1995《數字同步網接口要求》。 本標準對GB/T15837-1995的主要修訂內容如下: ---在第1章范圍中,將本標準規范的范圍從2048kbit/s和2048kHz四種接口類型修改為數字同步網中各種同步接口。 ---將第2章引用標準修改為規范性引用文件,并修改相應文字描述和增加本標準中需引用的標準名稱。 ---將第3章定義修改為術語和定義,并根據本標準最新修訂增刪相應內容。 ---增加第4章縮略語,刪除原第4章基準時鐘源要求。 ---對原第5章基準接口規范進行修改和重新編排,形成本標準下述四章內容:第5章數字同步網接口物理界面描述、第6章數字同步網接口分類、第7章數字同步網接口的物理/電氣(光)特性要求和第9章同步接口的網絡限值。其中第6章數字同步網接口分類內容參照ITU 建議G.823附錄B;對于第7章數字同步網接口的物理/電氣(光)特性要求,電接口參照ITUT 建議G.703,光接口參照ITUT 建議G.957;第9章同步接口的網絡限值內容參照ITU 建議G.823和G.825。 ---參照ITU 建議G.704和G.707,增加第8章數字同步網接口對SSM 信息的承載要求。 ---刪除原第6章同步網內各級間的兼容性準則。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標準由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胡昌軍、徐一軍、汪建華。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15837-1995。 |
前言Ⅰ 1 范圍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1 3 術語和定義1 4 縮略語2 5 數字同步網接口物理界面描述3 6 數字同步網接口分類3 7 數字同步網接口的物理/電氣(光)特性要求4 7.1 阻抗要求4 7.2 波形要求5 8 數字同步網接口對SSM 信息的承載要求8 8.1 SSM 質量等級定義8 8.2 2048kbit/s承載SSM 信息的要求8 8.3 STMN 承載SSM 信息的要求9 9 同步接口的網絡限值9 9.1 同步接口輸出抖動的網絡限值9 9.2 同步接口輸出漂移的網絡限值10 10 同步接口的抖動和漂移容限16 10.1 同步接口的抖動容限16 10.2 同步接口的漂移容限21 |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