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quefied petroleum gases
標準號:GB 11174-2011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 11174-2011
發(fā)布時間:2011-12-30
實施時間:2012-07-01
首發(fā)日期:1989-03-31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陳麗卿、龍化驪、于林、張義貴、郭慧軍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煤廠氣體
ICS分類:氣體燃料
提出單位:全國石油產(chǎn)品和潤滑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0)
起草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華北分公司
歸口單位:全國石油產(chǎn)品和潤滑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石油燃料和潤滑劑分技術委員會(SAC/TC 280/SC 1)
發(fā)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全國石油產(chǎn)品和潤滑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石油燃料和潤滑劑分技術委員會(SAC/TC 280/SC 1)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guī)定了液化石油氣產(chǎn)品的分類和標記、要求和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交貨驗收和安全。本標準適用于作工業(yè)和民用燃料的液化石油氣。
標準摘要
本標準第4章、第6章為強制性的,其余為推薦性的。 本標準修改采用ASTM D1835—2005《液化石油氣規(guī)范》(英文版)制定。 本標準根據(jù)ASTM D1835—2005重新起草。 本標準與ASTM D1835—2005標準的主要技術性差異如下: ———由于本標準所屬產(chǎn)品主要適用于作工業(yè)和民用燃料,不適用于作內(nèi)燃機燃料,所以本標準不包括ASTM D1835—2005中的“專用丙烷”品種(見本版中表1,ASTM D1835—2005中表1); ———由于國內(nèi)液化石油氣組分中不僅含有烷烴,還含有烯烴組分,因此考慮國內(nèi)實際情況,本標準將ASTMD1835—2005中的“丁烷及以上組分”和“戊烷及以上組分”分別改為“C4 及C4 以上組分”和“C5 及C5 以上組分”,并將“商品丙丁烷混合物”的“C5 及C5 以上組分”指標由“不大于2.0%(體積分數(shù))”改為“不大于3.0%(體積分數(shù))”(見本版中表1,ASTM D1835—2005中表1); ———本標準適用于我國煉廠和油氣田生產(chǎn)的液化石油氣,為了與市場上摻混氣區(qū)別,對“商品丙烷”,增加“C3 烴類組分”指標“不小于95%”,對“商品丁烷”和“商品丙丁烷混合物”,增加“C3+C4 烴類組分”指標“不小于95%”(見本版中表1); ———為了保證在最高使用溫度下容器內(nèi)液化石油氣的壓力小于容器的工作壓力,“丙丁烷混合物”的“蒸氣壓”指標由“表注B”改為“不大于1380kPa”(見本版中表1,ASTM D1835—2005中表1); ———考慮到我國習慣,“總硫含量”的單位由“ppm”改為本標準的“mg/m3”,并根據(jù)國內(nèi)生產(chǎn)情況將“總硫含量”指標減少約10mg/m3(見本版中表1,ASTM D1835—2005中表1); ———國內(nèi)生產(chǎn)企業(yè)均控制游離水,根據(jù)國內(nèi)實際情況,本標準“商品丙烷”增加了“游離水”指標,取消了“濕度”指標(見本版中表1,ASTM D1835—2005中表1)。 本標準代替GB11174—1997《液化石油氣》和GB9052.1—1998《油氣田液化石油氣》。 本標準將GB11174—1997和GB9052.1—1998標準整合修訂為一個標準。 本標準與GB11174—1997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增加了“商品丙烷”和“商品丁烷”兩類液化石油氣品種,本標準中“商品丙丁烷混合物”相當于GB11174—1997規(guī)定的液化石油氣產(chǎn)品;(見本版中表1,GB11174—1997中表1); ———增加了“分類和標記”一章(見本版第3章); ———增加了“留樣”條款(見本版7.2); ———增加了“硫化氫”指標(見本版中表1); ———增加了“C3+C4 烴類組分”指標“不小于95%”(見本版中表1)。 本標準與GB9052.1—1998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將GB9052.1—1998中的“丁烷及以上組分”和“戊烷及以上組分”分別改為“C4 及C4 以上組分”和“C5 及C5 以上組分”(見本版中表1,GB9052.1—1998中表1); ———本標準中“商品丙丁烷混合物”的“蒸氣壓”由“不大于1430kPa”改為“不大于1380kPa”(見本版中表1,GB9052.1—1998中表1); ———“總硫含量”的單位由“ppm”改為本標準的“mg/m3”,并將“總硫含量”指標減少約10mg/m3(見本版中表1,GB9052.1—1998中表1); ———增加了“分類和標記”一章(見本版第3章); ———刪除了GB9052.1—1998中“定義”一章(見GB9052.1—1998第3章); ———增加了“硫化氫”指標(見本版中表1); ———“商品丙烷”品種增加了“游離水”指標(見本版中表1); ———對“商品丙烷”,增加“C3 烴類組分”指標“不小于95%”,對“商品丁烷”和“商品丙丁烷混合物”,增加“C3+C4 烴類組分”指標“不小于95%”(見本版中表1)。 本標準由全國石油產(chǎn)品和潤滑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0)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石油產(chǎn)品和潤滑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石油燃料和潤滑劑分技術委員會(SAC/TC280/SC1)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華北分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陳麗卿、龍化驪、于林、張義貴、郭慧軍。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 ———GB11174—1989、GB11174—1997; ———GB9052.1—1988、GB9052.1—1998。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