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中藥:原材料和用原材料制成的制造產品的質量和安全- 第 2 部分:草藥產地成分的標識測試
出版: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專家解讀視頻
為保證中藥材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須對原料和成品進行鑒別。身份查驗的目的之一是防止偽造資料的意外使用。為了確保安全,還必須建立足夠簡單的測試方法。 作為一般的基礎,我們可以預期在典型的藥用植物中大約有100萬種成分。當從這種植物中提取特定的提取物時,成分的數量將減少到大約50000種。在經典的植物化學分析中,通常只有一種化合物被分析鑒定或量化為所謂的標記物,而不考慮來自這種多組分混合物的次級物質基質。這是根據合成化學單次修復的試驗實踐得出的結果,其中的療效僅基于高劑量活性物質。這種做法的結果是相關的治療患者血液中的有效血漿濃度。 植物藥劑學不僅基于一種活性物質,而且基于協同化合物的組合(許多到數千)。世界范圍內的傳統植物療法通常不僅使用單個草藥,而且在其制劑中使用多個草藥的組合,其中包含相應數量的單個化合物(多目標理論)。 藥典的分析方法僅使用一種或多種標記化合物,對各自的有效性沒有顯著意義。這不能反映上述協同物質的難易程度。 對于基于幾種草藥原料或提取物的制劑,目前沒有可用的測試方法。在《中國藥典》中,這類成品通常只使用一種或兩種標記物,盡管還整合了許多不同的原材料。 在法律上,這些產品作為補救措施的質量必須以適當的方式進行評估。 因此,對于此類組合的分析質量評估,有兩種基本方法: 1) 標記識別試驗:對于所使用的每種草藥原料或提取物,必須對每種相關標記分別重新開發和驗證可在整個產品中實施的測試方法。對于含有6種藥物的組合產品,需要基于這6種標記化合物的每種藥物的6種獨立測試方法才能釋放。這種方法目前是歐洲植物藥劑學的強制性方法。 2) 三維成分概述色譜法(指紋圖譜):利用這種新的有效方法,可以只用一種液相色譜分離方法(1次HPLC而不是x次不同)記錄組合產品(成品)的整個UV/VIS可檢測成分光譜。通過與相關個體藥物的相應對照藥物提取物的比較,這是一個明確的分配,無需強制使用各種昂貴的標記物質(見上文)。這使得在不犧牲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實現經濟高效、可靠和快速的產品發布成為可能。 您可以聯系您的國家成員對本國際標準草案發表意見。意見征集于2020年4月3日結束。 其他相關標準可參考:ISO/TR 21310, ISO/CD 196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