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synchronous generator in ship
標準號:GB/T 12975-2008
本標準規定了額定功率3125kVA(60Hz和60Hz)及以下船用同步發電機及其勵磁裝置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分類、標志和包裝等內容。本標準適用于由內燃機驅動,用作船舶及移動式和固定式近海裝置電站的發電機及其勵磁裝置。本標準對由汽輪機驅動的發電機、軸帶發電機和額定功率大于3125kVA的發電機,亦可參照采用。本標準是對國家標準GB/T 12975-1991《船用同步發電機通用技術條件》的修訂。主要修改和補充技術內容如下:a)根據《鋼質海船入級規范》(2006)和GB/T 7060《船用旋轉電機基本技術要求》,環境空氣溫度由0℃~+50℃修改為0℃~+45℃,各部件的溫升限值也作相應修改;b)根據GB/T 4988-2002《船舶及近海裝置用電工產品的額定頻率 額定電壓 額定電流》和國內生產實際情況,發電機額定電壓增加了三相10500V 一檔,絕緣等級增加了H 級一檔;c)根據GB/T 14711-2006《中小型旋轉電機安全要求》,對額定電壓小于等于1000V 發電機的接地螺栓最小直徑作了補充。根據《鋼質海船入級規范》補充規定了額定電壓1000V以上發電機繞組熱態絕緣電阻值。同時根據實際制造水平,規定了冷態絕緣電阻值;d)根據GB/T 14711-2006對接線盒內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的最小值作了相應修改和補充;e)根據GB/T 7060和IEC 60092-301,對發電機電壓波形畸變分別規定了總諧波畸變率和最大單次諧波含量兩項指標(原標準中僅規定了總諧波畸變率一項)。另外,根據目前國內生產水平,將10kW 以上至24kW以下發電機電壓波形總諧波畸變率由10%修改為5%;f)按GB 1971-2006《旋轉電機 線端標志與旋轉方向》,對發電機各出線端標志作了修改和補充;g)補充規定了1000V 以上發電機的外殼防護等級和繞組匝間沖擊耐電壓的要求和試驗方法;h)檢驗規則一章中補充規定了“產品檢驗環境條件”一條。
本標準是對國家標準GB/T12975-1991《船用同步發電機通用技術條件》的修訂。主要修改和補充技術內容如下: a) 根據《鋼質海船入級規范》(2006)和GB/T7060《船用旋轉電機基本技術要求》,環境空氣溫度由0 ℃~+50 ℃修改為0 ℃~+45 ℃,各部件的溫升限值也作相應修改; b) 根據GB/T4988-2002《船舶及近海裝置用電工產品的額定頻率 額定電壓 額定電流》和國內生產實際情況,發電機額定電壓增加了三相10500V 一檔,絕緣等級增加了H 級一檔; c) 根據GB14711-2006《中小型旋轉電機安全要求》,對額定電壓小于等于1000V 發電機的接地螺栓最小直徑作了補充。根據《鋼質海船入級規范》補充規定了額定電壓1000V 以上發電機繞組熱態絕緣電阻值。同時根據實際制造水平,規定了冷態絕緣電阻值; d) 根據GB14711-2006對接線盒內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的最小值作了相應修改和補充; e) 根據GB/T7060和IEC60092301,對發電機電壓波形畸變分別規定了總諧波畸變率和最大單次諧波含量兩項指標(原標準中僅規定了總諧波畸變率一項)。另外,根據目前國內生產水平,將10kW 以上至24kW 以下發電機電壓波形總諧波畸變率由10%修改為5%; f) 按GB1971-2006《旋轉電機 線端標志與旋轉方向》,對發電機各出線端標志作了修改和補充; g) 補充規定了1000V 以上發電機的外殼防護等級和繞組匝間沖擊耐電壓的要求和試驗方法; h) 檢驗規則一章中補充規定了產品檢驗環境條件一條。 本標準由中國電器工業協會提出。 本標準由機械工業船用電機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CMIF/TC9)。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中國船級社上海規范研究所、中國船級社上海分社、蘭州蘭電電機有限公司、上海麥格特電機有限公司、上海馬拉松.革新電氣有限公司、江西清華泰豪三波電機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楊國憑、馬俊鏞、葉麗花。 本標準參加起草人:陳武燕、李晨浩、李杰、陳伯林、王國良、簡纘道。 本標準所代替的標準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12975-1991。 |
前言Ⅲ 1 范圍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1 3 術語和定義3 4 要求3 5 試驗方法16 6 檢驗規則20 7 產品標志22 8 包裝、運輸和貯存23 9 質量保證期24 |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