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在线观看_亚洲免费观看视频网站_国产盗摄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国产一级 -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

歡迎來到寰標網!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會員

信息技術 傳感器網絡 第401部分:協同信息處理:支撐協同信息處理的服務及接口 現行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nsor networks—Part 401:Collaborativeinformation processing:Services and interfaces supporting collaborativeinformation processing

標準號:GB/T 30269.401-2015

獲取原文 如何獲取原文?問客服 獲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標準狀態變更提醒服務!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30269.401-2015
發布時間:2015-12-10
實施時間:2016-08-01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潘強、徐冬梅、劉海濤、邢濤、徐全平、馮一汀、鮑明、王智、沈杰、余志軍、陳書義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計算機開放與系統互連
ICS分類:網絡
提出單位: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
起草單位: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杭州家和物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浙江大學
歸口單位: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

標準簡介

GB/T30269的本部分規定了傳感器網絡中支撐協同信息處理的服務和接口,包括:———協同信息處理功能和功能模型;———支撐協同信息處理的共性服務;———支撐協同信息處理的共性服務的接口。本部分適應于提供協同信息處理應用功能的傳感器網絡節點設備服務層協議實現。

標準摘要

GB/T30269 在《信息技術 傳感器網絡》總標題下,計劃或已發布以下幾部分:
———第1部分:參考體系結構和通用技術要求;
———第2部分:術語;
———第301 部 分:通 信 與 信 息 交 換:低 速 無 線 傳 感 器 網 絡 網 絡 層 和 應 用 支 持 子 層 規 范
(GB/T30269.301—2014);
———第302部分:通信與信息交換:面向高可靠性應用的無線傳感器網絡媒體訪問控制和物理層規范;
———第303部分:通信與信息交換:基于IP的網絡層規范;
———第304部分:通信與信息交換:面向視頻的媒體訪問控制層和物理層規范;
———第401部分:協同信息處理:支撐協同信息處理的服務及接口;
———第501部分:標識:傳感節點標識符編制規則;
———第502部分:標識:傳感節點標識符解析和管理規范;
———第503部分:標識:傳感節點標識符注冊規程;
———第601部分:信息安全:通用技術規范;
———第602部分:信息安全:網絡傳輸安全技術規范;
———第701部分:傳感器接口:信號接口;
———第702部分:傳感器接口:數據接口;
———第801部分:測試:通用要求;
———第802部分:測試:低速無線傳感器網絡媒體訪問控制和物理層;
———第803部分:測試:低速無線傳感器網絡網絡層和應用支持子層;
———第901部分:網關:通用技術要求;
———第1001部分:中間件:傳感器網絡節點數據交換規范;
……
本部分是 GB/T30269的第401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部分與由我國擔任主編輯的ISO/IEC20005:2013國際標準同步立項編制。
本部分使用翻譯法等同采用ISO/IEC20005:2013《信息技術 傳感器網絡 智能傳感器網絡中支撐協同信息處理的服務和接口》國際標準。
與ISO/IEC20005:2013相比,做了下列編輯性修改:
———為與 GB/T30269國家標準協調一致,對標準名稱進行了改變;
———第6章和第7章定義了服務和接口,便于對標準的理解,6.2、6.3、6.4、6.5、6.6、6.7、6.8、7.2、7.3和7.4各條標題增加“及接口”;
———增補了資料性附錄 NA 和資料性附錄 NB。附錄 NA 給出 GB/T30269.1—2015有關傳感器網絡結點功能模型;而附錄 NB以電動汽車能源信息采集和運營管理系統為應用背景,對支撐傳感器網絡協同信息處理相關服務進行描述。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本部分由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提出并歸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單位: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杭州家和物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浙江大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潘強、徐冬梅、劉海濤、邢濤、徐全平、馮一汀、鮑明、王智、沈杰、余志軍、陳書義。

替代情況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引用標準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本標準相關公告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采標情況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