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標準號:MH/T 6028-2016
發布時間:2016-05-09
實施時間:2016-08-01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民航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趙斌、席占勇、肖山、劉仁杰、馬志剛、李磊、張國領、牛建民、樊向榮、朱宇航、孟慶之、萬里、劉沖
出版機構:中國民航出版社
標準分類: 特種車輛
ICS分類:地面服務和維修設備
提出單位:中國民用航空局機場司
起草單位:北京博維航空設施管理有限公司、國家工程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歸口單位: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
發布部門:中國民用航空局
主管部門: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旅客登機橋的術語和定義、分類、型號命名、典型結構、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銘牌、標識、隨附文件和附件、包裝及運輸等。 本標準適用于輪式登機橋、柱座式登機橋及特殊型式登機橋,對于連接登機橋與航站樓的固定橋也可參照使用。
標準摘要
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代替MH/T 6028-2003《旅客登機橋》,與MH/T 6028-2003相比,主要技術內容變化如下: ——增加了遮篷、過渡板、安全靴、緊急下降、握持運行控制裝置術語定義(見第 3 章); ——增加了登機橋型號命名(見第 5 章); ——增加了登機橋控制系統實時監控、運行數據記錄和視頻監視系統的技術要求(見 7.2.1); ——增加了升降系統承載能力的技術要求(見 7.2.3); ——增加了行走系統擠壓或剪切點保護、與外掛地面設備互鎖保護和防止三通道伸縮結構的中間通道失控滑移保護的技術要求(見 7.2.4); ——增加了行走機構安全防護裝置的技術要求(見 7.2.5); ——修改了接機口緩沖器接觸載荷的技術要求(見 7.2.6.4,2003 版 7.4.10); ——增加了接機口旋轉機構傳動部件失效后,防止接機口自由旋轉的保護要求(見 7.2.6.11); ——增加了自動調平機構的技術要求(見 7.2.7); ——增加了操作區域尺寸、視線的技術要求及防墜保護安全要求(見 7.2.9); ——增加了防護門和可移動保護裝置與登機橋行走、升降和接機口旋轉系統聯鎖的技術要求(見 7.2.9.11); ——增加了內部照明和外部照明的技術要求(見 7.2.11); ——增加了防火設施的技術要求(見 7.2.12); ——增加了防墜裝置強度的技術要求(見 7.3); ——修改了手動模式下,登機橋升降速度最大值和緊急下降速度的最小值(見 7.5,2003 版 7.3.3); ——修改了登機橋設計載荷(見 7.7.1,2003 版 7.3.1); ——增加了登機橋結構安全系數的要求(見 7.7.2); ——修改了登機橋在額定載荷和雪載荷作用下的最大撓度值(見 7.7.3,2003 版 7.5.10); ——修改了抗風穩定性的技術要求(見 7.8,2003 版 7.2); ——增加了可靠性要求(見 7.10); ——增加了銘牌、標識和隨附文件的相關要求(見第 10 章)。 本標準由中國民用航空局機場司提出并負責解釋。 本標準由中國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適航審定司批準立項。 本標準由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北京博維航空設施管理有限公司、國家工程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 趙斌、席占勇、肖山、劉仁杰、馬志剛、李磊、張國領、牛建民、樊向榮、朱宇航、孟慶之、萬里、劉沖。 |
標準目錄
前言 Ⅱ 1 范圍 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1 3 術語和定義 2 4 分類 4 5 型號命名 5 6 典型結構 5 7 技術要求 7 71 一般要求 7 72 安全要求 7 73 防墜裝置強度 12 74 結構性能參數 12 75 操作速度 13 76 液壓系統 13 77 結構安全 13 78 抗風穩定性 14 79 環境條件 14 710 可靠性 14 8 試驗方法 15 81 一般檢查 15 82 安全檢驗 15 83 防墜裝置強度試驗 19 84 結構性能參數測量 19 85 操作速度測量 19 86 液壓系統檢查和試驗 19 87 結構安全試驗 20 88 抗風穩定性校驗 20 89 環境試驗 21 810 旋轉伸縮式登機橋可靠性試驗 21 9 檢驗規則 23 10 銘牌、標識、隨附文件和附件 25 11 包裝及運輸 27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