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pper and copper alloys—Terms and definitions
標準號:GB/T 11086-2013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11086-2013
發布時間:2013-12-17
實施時間:2014-09-01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朱迎利、王軍鋒、李罡、葛小牛、丁順德、周書清、茆耀東、羅欣、俞曉龍、王文軍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重金屬及其合金
ICS分類:銅產品
起草單位:中鋁洛陽銅業有限公司、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歸口單位: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43)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43)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銅及銅合金材料、未加工產品、加工產品、生產方法和熱處理方法的術語及定義。本標準適用于銅及銅合金產品。
標準摘要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代替GB/T11086—1989《銅及銅合金術語》。本標準與GB/T11086—1989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修改了原標準的標準結構。 ———一般術語和定義中,增加了易切削合金、再生銅及銅合金的術語定義; ———未精煉銅中增加了陽極銅的術語定義,對冰銅、粗銅、黑銅的定義進行了修改; ———刪除了精煉銅中的電解銅、無氧銅、脫氧銅、韌銅的術語定義; ———材料中增加了銅及銅合金部分,該部分增加了純銅、無氧銅、脫氧銅、韌銅、微合金化銅、彌散銅、高銅合金的術語定義; ———對黃銅(銅鋅合金)、青銅、白銅(銅鎳合金)的術語定義進行了修改,刪除了特殊銅合金的術語定義; ———將原標準中鑄件部分歸入未加工產品中; ———未加工產品中增加了陰極銅、石膏模鑄件的術語定義; ———加工產品中增加了無縫管材、焊接管材、盤管、內螺紋管、翅片管、塑覆銅管、薄板、中厚板的術語定義; ———對管材、棒材、線材的定義進行了修改; ———對板材、帶材、箔材的厚度界定范圍進行了修改; ———將精煉方法歸入生產方法中,將電積修改為電解沉積; ———生產方法中增加了鑄造、連續鑄造、半連續鑄造、砂模鑄造、金屬模鑄造(硬模鑄造)、離心鑄造、壓模鑄造、低壓鑄造、熔模鑄造、石膏模鑄造這些鑄造方法的術語定義; ———生產方法中增加了拉拔、擠壓、軋制、焊接、鍛造、連續擠壓這些加工方法的術語定義; ———對熱加工、冷加工的術語定義進行了修改; ———在熱處理中刪除了時效、人工時效、自然時效、固溶處理和人工時效(完全熱處理)、淬火的術語。增加了再結晶退火、軟化退火、亞穩熱處理、淬火硬化、回火、調質處理、有序強化、在線余熱淬火的術語及定義; ———對退火、沉淀熱處理的術語定義進行了修改。 本標準修改采用ISO197-1:1983《銅及銅合金 術語和定義 第1部分:材料》、ISO197-2:1983《銅及銅合金 術語和定義 第2部分:未加工產品(精煉型材)》、ISO197-3:1983《銅及銅合金 術語和定義 第3 部分:加工產品》、ISO197-4:1983《銅及銅合金 術語和定義 第4 部分:鑄件》、ISO197-5:1980《銅及銅合金 術語和定義 第5部分:加工和處理方法》。本標準與ISO197-1:1983、ISO197-2:1983、ISO197-3:1983、ISO197-4:1983、ISO197-5:1980的一致性程度為修改。為方便比較,在資料性附錄中列出了本標準章條和對應的國際標準章條的對照一覽表。 本標準在采用國際標準時,進行了修改,這些差異用垂直單線標識在它們所涉及的條款的頁邊空白處。本標準與ISO197-1:1983、ISO197-2:1983、ISO197-3:1983、ISO197-4:1983、ISO197-5:1980相比,主要差異如下: ———變動了ISO 標準的標準結構,將一些術語的表述變動為適用于我國標準的表述; ———一般術語和定義中,增加了基體金屬元素、易切削合金、再生銅及銅合金的術語定義; ———未精煉銅中增加了陽極銅的術語定義,對冰銅、粗銅、黑銅的定義進行了修改; ———去掉了精煉銅中的電解銅、無氧銅、脫氧銅、韌銅的術語定義; ———對銅及銅合金的分類進行了變動,去掉了未精煉銅、銅合金的術語定義,增加了純銅、無氧銅、脫氧銅、韌銅、微合金化銅、彌散銅、高銅合金的術語定義; ———對黃銅(銅鋅合金)、青銅、白銅(銅鎳合金)的術語定義進行了變動,去掉了特殊銅合金的術語定義; ———將ISO 標準中鑄件部分歸入未加工產品中; ———未加工產品中增加了石膏模鑄件的術語定義; ———加工產品中增加了無縫管材、焊接管材、盤管、內螺紋管、翅片管、塑覆銅管、薄板、中厚板的術語定義; ———對管材、棒材、線材的定義進行了變動; ———對板材、帶材、箔材的厚度界定范圍進行了變動; ———將精煉方法歸入生產方法中; ———生產方法中增加了鑄造、連續鑄造、半連續鑄造、砂模鑄造、金屬模鑄造(硬模鑄造)、離心鑄造、壓模鑄造、低壓鑄造、熔模鑄造、石膏模鑄造這些鑄造方法的術語定義; ———生產方法中增加了拉拔、擠壓、軋制、焊接、鍛造、連續擠壓這些加工方法的術語定義; ———對熱加工、冷加工的術語定義進行了變動; ———在熱處理中去掉了時效、人工時效、自然時效、固溶處理和人工時效(完全熱處理)、淬火的術語。增加了再結晶退火、軟化退火、亞穩熱處理、淬火硬化、回火、調質處理、有序強化、在線余熱淬火的術語及定義; ———對退火、沉淀熱處理的術語定義進行了變動。 本標準由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43)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鋁洛陽銅業有限公司、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朱迎利、王軍鋒、李罡、葛小牛、丁順德、周書清、茆耀東、羅欣、俞曉龍、王文軍。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11086—1989。 |
標準目錄
前言 Ⅰ 1 范圍 1 2 材料 2 3 未加工產品 4 4 加工產品 5 5 生產方法 10 6 熱處理 12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章條編號與ISO197-1~ISO197-4:1983和ISO197-5:1980章條 編號對照 14 索引 17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