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然氣壓縮因子的計算 第3部分:用物性值進行計算

Natural gas—Calculation of compression factor—Part 3:Calculation using physical properties
標準號:GB/T 17747.3-2011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17747.3-2011
發布時間:2011-12-05
實施時間:2012-05-01
首發日期:1999-05-17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羅勤、許文曉、周方勤、黃黎明、常宏崗、陳賡良、李萬俊、曾文平、富朝英、陳榮松、丘逢春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天然氣
ICS分類:天然氣
起草單位: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天然氣研究院
歸口單位:全國天然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44)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全國天然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44)
標準簡介
GB/T17747的本部分規定了天然氣、含人工摻合物的天然氣和其他類似混合物僅以氣體狀態存在時的壓縮因子計算方法。該計算方法是用已知的高位發熱量、相對密度和CO2 含量及相應的壓力和溫度計算氣體的壓縮因子。如果存在H2,也需知道其含量,在含人工摻合物的氣體中常有這種情況。
標準摘要
GB/T17747《天然氣壓縮因子的計算》標準包括以下3個部分: ———第1部分:導論和指南; ———第2部分:用摩爾組成進行計算; ———第3部分:用物性值進行計算。 本部分是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7747.3—1999《天然氣壓縮因子的計算 第3部分:用物性值進行計算》。 本部分與GB/T17747.3—1999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4.4.1中“天然氣中其他組分的摩爾分數不作為輸入數據。但是,他們必須在下列范圍之內”之后增加“(同系列連續鏈烷烴摩爾分數之比一般為3∶1,見附錄E)”; ———4.5.2中將“超出4.5.1給出氣質范圍的氣體壓縮因子計算的預期不確定度見附錄E”改為“超出4.5.1給出氣質范圍的氣體壓縮因子計算的預期不確定度見附錄F”; ———去掉正文中不確定度數值前的“±”號; ———增加附錄E“管輸氣規范”; ———修改了圖中的符號和圖注。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12213-3:2006《天然氣 壓縮因子的計算 第3部分:用物性值進行計算》。 本部分與ISO12213-3:2006的主要差異是: ———第2章規范性引用文件中,將一些適用于國際標準的表述修改為適用于我國標準的表述,ISO標準替換為我國對應內容的國家標準,其余章節對應內容也作相應修改; ———在4.4.1和4.4.2增加了將高位發熱量和相對密度換算為我國天然氣標準參比條件下相應值的注; ———刪除正文中不確定度數值前的“±”號; ———刪除了第5章的內容; ———刪除了附錄B中的其他執行程序; ———將B.1.1中輸入變量壓力和溫度的單位由bar和℃改為MPa和K; ———表D.1中增加中國的發熱量測定采用的參比條件; ———將D.2中壓力和溫度單位bar和℃改為MPa和K,表D.2中的換算公式也做相應修改,并在表D.2中增加我國標準參比條件下的換算公式; ———刪除了附錄G和參考文獻。 本部分由全國天然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44)歸口。 本部分起草單位: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天然氣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羅勤、許文曉、周方勤、黃黎明、常宏崗、陳賡良、李萬俊、曾文平、富朝英、陳榮松、丘逢春。 |
標準目錄
前言 Ⅰ 1 范圍 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1 3 術語和定義 1 4 計算方法 1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符號和單位 6 附錄B(規范性附錄) SGERG-88計算方法描述 9 附錄C (規范性附錄) 計算示例 17 附錄D (規范性附錄) 換算因子 18 附錄E (資料性附錄) 管輸氣規范 21 附錄F(資料性附錄) 更寬范圍的應用效果 24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