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同軸通信電纜 第1部分:總規范 總則、定義和要求

Coaxial communication cables—Part 1:Generic specification—General,definitions and requirements
標準號:GB/T 17737.1-2013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17737.1-2013
發布時間:2013-12-17
實施時間:2014-06-15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張建平、吳熙飛、吳正平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波導同軸元件及附件
ICS分類:同軸電纜、波導
提出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起草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歸口單位:全國電子設備用高頻電纜及連接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190)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全國電子設備用高頻電纜及連接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190)
標準簡介
GB/T17737的本部分規定了同軸通信電纜設計和試驗方法的總則、定義和要求。本部分適用于無線電通信設備和采用類似技術的電子裝置中所用的同軸通信電纜。
標準摘要
GB/T17737《同軸通信電纜》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第1部分:總規范 總則、定義和要求; ———第2部分:聚四氟乙烯(PTFE)絕緣半硬射頻同軸電纜分規范; ———第3部分:局域網用同軸電纜分規范; ———第4部分:漏泄電纜分規范; ———第5部分:CATV 用干線和配線電纜分規范。 本部分為GB/T17737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部分部分代替GB/T17737.1—2000《射頻電纜 第1部分:總規范 總則、定義、要求和試驗方法》和GB/T12269—1990《射頻電纜總規范》。 本部分與GB/T17737.1—2000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修改了標準的名稱(見封面和首頁,2000年版封面和首頁); ———刪除了第3章中的衰減畸變、群延遲畸變、阻抗均勻性測量、相位畸變、阻抗均勻性和傳輸畸變的定義(見第3章,2000年版第3章); ———增加了特性阻抗、平均特性阻抗、阻抗不均勻性、屏蔽效率、電容耦合、屏蔽衰減、自承式電纜、架空電纜和懸掛線的定義(見第3章); ———增加了銅包鋼線的標稱電導率等級(見4.4.1); ———修改了銅包鋼線的標稱電導率在30%時的最小抗拉強度(見4.4.1,2000年版5.5.1); ———增加了抗拉強度和斷裂伸長率(見4.5.2); ———增加了外導體或屏蔽的結構形式[見4.6.1中g)]; ———增加了電纜型號命名方法(見附錄NA)。 本部分與GB/T12269—1990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修改了“型號、名詞解釋和定義”中的內容(見附錄NA,1990年版第3章); ———修改了“電纜結構”中的內容(見第4章,1990年版第5章)。 本部分使用翻譯法等同采用IEC61196-1:2005《同軸通信電纜 第1部分:總規范 總則、定義和要求》。 本部分做了下列編輯性修改: ———增加了資料性附錄NA,為國內產品的型號命名提供指導; ———刪除了6.3中的重復項b)。 與本部分中規范性引用的國際文件有一致性對應關系的我國文件如下: ———GB/T2951.11—2008 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 第11部分:通用試驗方法 厚度和外形尺寸測量 機械性能試驗(IEC60811-1-1:2001,IDT) ———GB/T2951.41—2008 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 第41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專用試驗方法 耐環境應力開裂試驗 熔體指數測量方法 直接燃燒法測量聚乙 烯中碳黑和(或)礦物質填料含量 熱重分析法(TGA)測量碳黑含量 顯微鏡法評估聚乙烯中碳黑分散度(IEC60811-4-1:2004,IDT) 請注意本標準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標準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本部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國電子設備用高頻電纜及連接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90)歸口。 本部分起草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張建平、吳熙飛、吳正平。 本部分所部分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17737.1—1999、GB/T17737.1—2000、GB/T12269—1990。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