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在线观看_亚洲免费观看视频网站_国产盗摄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国产一级 -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

歡迎來到寰標網!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會員

地理信息 地理標記語言(GML) 現行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 (GML)

標準號:GB/T 23708-2009

獲取原文 如何獲取原文?問客服 獲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標準狀態變更提醒服務!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23708-2009
發布時間:2009-05-06
實施時間:2009-10-01
首發日期:2009-05-06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龔健雅、鄧躍進、張書亮、高文秀、杜道生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測繪綜合
ICS分類:  07.040;35.240.70
提出單位: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委員會(SAC/TC230)
起草單位:武漢大學、南京師范大學
歸口單位: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國家測繪局

標準簡介

本標準定義了XML模式的語法、機制和約定,具體包括GML模式概述、一般規則和基本模式組件、Xlinks和基本類型、要素模型、幾何單行、幾何復行、坐標參照系模式、拓撲、時間信息和動態要素、定義和字典、方向、觀測覆蓋、專用標準和應用模式規則等內容。

標準摘要

本標準等同采用ISO19136:2007《地理信息 地理標記語言(GML)》(英文版),并作了如下編輯性修改:
a) 本標準的編寫方法執行國家標準GB/T1.1-2000、GB/T20000.2-2001的要求。
b) 本國際標準一詞改為本標準;
c) 刪除了原國際標準的封面和前言;
d) 凡已被我國等同采用的國際標準,在本標準中用國家標準的代號和名稱取代相應的國際標準的代號和名稱。其余未有等同或等效采用為我國標準的國際標準,在本標準中均被直接引用。
e) 為了便于理解GML 應用模式的建立過程,增加了資料性附錄NA。
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附錄D、附錄E 和附錄F是規范性附錄,附錄C、附錄G、附錄H、附錄I、附錄J和附錄NA 是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委員會(SAC/TC230)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武漢大學,南京師范大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龔健雅、鄧躍進、張書亮、高文秀、杜道生。

標準目錄

前言Ⅴ
引言Ⅵ
1 范圍1
2 一致性1
2.1 一致性要求1
2.2 對應GML 應用模式的一致性類1
2.3 對應GML 專用標準的一致性類2
2.4 對應GML 文檔的一致性類3
2.5 對應軟件實現的一致性類3
3 規范性引用文件4
4 術語、定義、符號及縮略語4
4.1 術語和定義4
4.2 符號和縮略語11
5 約定12
5.1 XML 命名空間12
5.2 版本12
5.3 GML 早期版本中的已不贊成使用的部分12
5.4 UML 標記12
5.5 XML 模式13
6 GML 模式概述13
6.1 GML 模式13
6.2 GML 應用模式14
6.3 ISO19100系列標準與GML 模式和GML 應用模式間的關系14
6.4 本標準的組織15
6.5 不贊成使用的和試驗的模式組件16
7 GML 模式---一般規則和基本模式組件16
7.1 GML 模型和語法16
7.2 GML 基本模式組件18
8 GML 模式---Xlinks和基本類型29
8.1 Xlinks---對象關聯和遠程特性29
8.2 基本類型30
9 GML 模式---要素模型37
9.1 一般概念37
9.2 與ISO19109的關系37
9.3 要素38
9.4 標準要素特性38
9.5 幾何特性40
9.6 拓撲特性41
9.7 時間特性42
9.8 定義基于特定應用的要素類型43
9.9 要素集合44
9.10 要素和要素集合中使用的空間參照系46
10 GML 模式---幾何單形46
10.1 一般概念46
10.2 抽象的幾何單形51
10.3 幾何單形(0維對象) 52
10.4 幾何單形(1維對象) 53
10.5 幾何單形(2維對象) 66
10.6 幾何單形(3維對象) 76
11 GML 模式---幾何復形,幾何組合和幾何聚合78
11.1 概述78
11.2 幾何復形和幾何組合78
11.3 幾何聚合81
12 GML 模式---坐標參照系模式86
12.1 概述86
12.2 參照系87
12.3 坐標參照系89
12.4 坐標系96
12.5 基準103
12.6 坐標操作110
13 GML 模式---拓撲122
13.1 基本概念122
13.2 抽象的拓撲122
13.3 拓撲單形123
13.4 拓撲集合127
13.5 拓撲復形130
14 GML 模式---時間信息和動態要素131
14.1 基本概念131
14.2 時間模式132
14.3 時間拓撲模式140
14.4 時間參照系143
14.5 表示動態要素150
15 GML 模式---定義和字典155
15.1 概述155
15.2 字典模式155
16 GML 模式---單位、度量和值158
16.1 引言158
16.2 單位模式158
16.3 度量模式165
16.4 值對象模式165
17 GML 模式---方向173
17.1 方向模式173
17.2 方向,方向特性類型(direction,DirectionPropertyType) 173
17.3 方向向量類型(DirectionVectorType) 174
17.4 方向描述類型(DirectionDescriptionType) 174
18 GML 模式---觀測176
18.1 觀測176
18.2 觀測模式176
19 GML 模式---覆蓋180
19.1 覆蓋模型和表示180
19.2 格網模式182
19.3 覆蓋模式185
20 專用標準201
20.1 GML 專用標準和應用模式201
20.2 專用標準的定義201
20.3 與應用模式的關系201
20.4 專用標準中類型和元素的規則202
20.5 從應用模式中引用GML 專用標準的規則202
20.6 在應用模式中使用GML 專用標準的建議203
20.7 GML 專用標準規則總結203
21 應用模式規則203
21.1 GML 對象的實例203
21.2 GML 應用模式204
21.3 定義要素和要素集合的模式206
21.4 定義空間幾何的模式207
21.5 定義空間拓撲的模式208
21.6 定義時間的模式208
21.7 定義坐標參照系的模式209
21.8 定義覆蓋的模式210
21.9 定義觀測的模式211
21.10 定義字典和定義的模式211
21.11 定義值的模式212
21.12 GML 模式的GML 專用標準212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GML 應用模式、GML 專用標準以及GML 文檔的抽象測試套件214
附錄B (規范性附錄) 軟件實現的抽象測試套件225
附錄C (資料性附錄) GML 模式228
附錄D (規范性附錄) ISO19100系列標準實現的專用標準和擴展229
附錄E (規范性附錄) UML 應用模式映射到GML 應用模式的編碼規則281
附錄F (規范性附錄) 從GML 應用模式映射到UML 應用模式的編碼規則301
附錄G (資料性附錄) 創建GML 模式子集的指南308
附錄H (資料性附錄) 缺省樣式326
附錄I(資料性附錄) 與早期GML 版本的向后兼容性337
附錄J(資料性附錄) 模塊化和依賴性355
附錄NA (資料性附錄) 典型應用模式的建立過程357
參考文獻367

替代情況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引用標準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本標準相關公告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采標情況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