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 Surge immunity test
標準號:GB/T 17626.5-2008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17626.5-2008
發布時間:2008-05-20
實施時間:2009-01-01
首發日期:1999-08-02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陳世鋼、劉建鵬、蔡華強
作廢日期:2020-01-01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電磁兼容
ICS分類:電磁兼容性(EMC)
提出單位:全國電磁兼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46)
起草單位:信息產業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所
歸口單位:全國電磁兼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46)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標準簡介
GB/T17626的本部分規定了設備對由開關和雷電瞬變過電壓引起的單極性浪涌(沖擊)的抗擾度要求、試驗方法和推薦的試驗等級范圍,規定了不同環境和安裝狀態下的幾個試驗等級。本部分提出的要求適用于電氣和電子設備。本部分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共同的基準,以評價電氣和電子設備在遭受浪涌(沖擊)時的性能。本部分規定了一個一致的試驗方法,以評定設備或系統對規定現象的抗擾度。注:按GB/Z18509-2001規定,本部分是電磁兼容基礎標準,供各產品委員會使用。GB/Z18509-2001還規定,產品委員會負責確定是否應用本抗擾度試驗標準,如果使用,還應負責確定合適的試驗等級和性能判據。全國電磁兼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及其分技術委員會愿與產品委員會合作,以評估其產品的特殊抗擾度要求。本部分規定了:---試驗等級的范圍;---試驗設備;---試驗配置;---試驗程序。在實驗室試驗的任務就是要找出設備在規定的工作狀態下工作時,對由開關或雷電作用所產生的有一定危害電平的浪涌(沖擊)電壓的反應。本部分不對受試設備耐高壓的絕緣能力進行試驗。本部分不考慮直擊雷的雷電流的直接注入。
標準摘要
GB/T17626《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目前包括以下部分: GB/T17626.1-2006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抗擾度試驗總論 GB/T17626.2-2006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 GB/T17626.3-2006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 GB/T17626.4-2008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 GB/T17626.5-2008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 GB/T17626.6-2008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 GB/T17626.7-2008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供電系統及所連設備諧波、諧間波的測量和測量儀器導則 GB/T17626.8-2006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 GB/T17626.9-1998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脈沖磁場抗擾度試驗 GB/T17626.10-1998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阻尼振蕩磁場抗擾度試驗 GB/T17626.11-2008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的抗擾度試驗 GB/T17626.12-1998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振蕩波抗擾度試驗 GB/T17626.13-2006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交流電源端口諧波、諧間波及電網信號的低頻抗擾度試驗 GB/T17626.14-2005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電壓波動抗擾度試驗 GB/T17626.16-2007 電磁兼容 試驗與測量技術 0Hz~150kHz共模傳導騷擾抗擾度試驗 GB/T17626.17-2005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直流電源輸入端口紋波抗擾度試驗 GB/T17626.27-2006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三相電壓不平衡抗擾度試驗 GB/T17626.28-2006 電磁兼容 試 Tr9.703驗和測量技術 GB/T17626.29-2006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直流電源輸入端口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的抗擾度試驗 本部分為GB/T17626的第5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國際標準IEC61000-4-5:2005(第2 版)《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 本部分對IEC61000-4-5:2005圖2、圖3、圖5和圖6中的縱坐標標題進行了修正。 本部分代替GB/T17626.5-1999《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 本部分的某些內容有可能涉及專利。本部分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本部分與GB/T17626.5-1999的主要差異如下: 1) 增加了新的定義; 2) 增加了開路電壓波10/700μs短路時的電流波形5/320μs; 3) 對耦合/去耦網絡EUT 端口的電壓/電流波形進行了規定; 4) 增加了耦合/去耦網絡選用流程圖; 5) 非屏蔽不對稱互連線的試驗配置中,增加了箝位型耦合元件方法; 6) 非屏蔽對稱互連線/通信線的試驗配置中,刪除了線地耦合方式,只規定了所有線-地耦合方式,其耦合裝置也由并聯的電容和氣體放電管改為避雷器; 7) 增加了用于高速通信線的耦合/去耦網絡和高速通信線的試驗要求; 8) 對于一端接地的屏蔽線的測試,取消了對地連接電容的要求; 9) 增加了在具有多根屏蔽電纜時,對單根屏蔽電纜進行測試的替代耦合方法; 10) 浪涌重復率改為至少每分鐘一次; 11) 對8.1.1氣候條件的要求進行了修改; 12) 修改了對試驗結果的評價; 13) 對試驗報告給出了詳細的規定; 14) 修改了表A.1試驗等級的選擇; 15) 增加了附錄B中有關系統級抗擾度的描述,刪除了1999版附錄B中的圖B.1~圖B.3; 16) 增加了附錄C; 17) 對標準的內容重新進行了編輯: a) 將原標準中的第3章概述和第4章定義對調; b) 將原標準中的圖形由集中編排改為分散編排,圖形分散到了相關的文字段落。 本部分的附錄A、附錄B和附錄C 均為資料性附錄。 本部分由全國電磁兼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46)提出并歸口。 本部分負責起草單位:信息產業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陳世鋼、劉建鵬、蔡華強。 本部分代替標準歷次版本的發布情況為: ---GB/T17626.5-1999。 |
標準目錄
前言Ⅲ 1 范圍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1 3 術語和定義1 4 概述4 5 試驗等級4 6 試驗設備5 7 試驗配置18 8 試驗程序21 9 試驗結果的評價22 10 試驗報告23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發生器和試驗等級的選擇24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注釋25 B.1 不同的源阻抗25 B.2 試驗的運用25 B.3 安裝的類別26 B.4 與供電網相連的端口的最小抗擾度27 B.5 與互連線相連的端口的設備級抗擾度27 附錄C (資料性附錄) 連接到低壓電源系統的設備要實現抗擾度需考慮的內容28 參考文獻29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