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silkworm egg quality,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標準號:DB33/T 217-2015
基本信息
標準號:DB33/T 217-2015
發布時間:2015-03-31
實施時間:2015-03-31
首發日期:
起草人:周金錢、吳海平、徐杰、樓霞、谷利群、祝新榮、張三妹、潘美良、孟正樂
標準分類: 養蜂、養蠶
ICS分類:動物飼養和繁殖
提出單位:浙江省農業廳
起草單位:浙江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省蠶種公司、浙江省蠶種質量檢驗檢疫站、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蠶桑研究所
歸口單位:浙江省種植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發布部門: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主管部門:浙江省種植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蠶種質量及檢驗檢疫的術語和定義、質量要求、檢驗方法、檢疫方法。本標準適用于蠶種的繁育、質量檢驗檢疫和質量判定。
標準摘要
本標準根據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代替DB33/ 217.1-2007《桑蠶種 第1部分:桑蠶種質量》、DB33/T 217.2-2007《桑蠶種 第2部分:桑蠶種質量檢驗規程》、DB33/T 217.3-2007《桑蠶種 第3部分:桑蠶種母蛾檢疫規程》、DB33/ 698.1-2008《雄蠶種 第一部分:質量要求》、DB33/T 698.2-2008《雄蠶種 第二部分:質量檢驗檢疫規程》,本部分與DB33/ 217.1-2007、DB33/T 217.2-2007、DB33/T 217.3-2007、DB33/ 698.1-2008、DB33/T 698.2-2008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將桑蠶種質量、桑蠶種質量檢驗規程、桑蠶種母蛾檢疫規程整合成蠶種質量及檢驗檢疫; ——將雄蠶種質量要求和雄蠶種檢驗檢疫規程納入蠶種質量及檢驗檢疫; ——將卵量和卵質指標分為“檢驗項目”、“檢疫項目”兩大類。在檢疫項目中,提高了“病蛾率”質量要求,增加了“病卵率”檢疫及相應的檢疫方法(見表1、表2、表3,6.3); ——增加了原種“折凈率”及相應的檢驗方法(見表1、5.4.1.2); ——將浸酸種“純度”、“雜交率”調整為備檢項目(見表2、表3); ——調整了雄蠶一代雜交種的實用孵化率(見表3); ——在判定規則中,增加了2種不合格蠶種的情況(見8); ——增加了一代雜交種成品卵微粒子病檢疫抽樣數量與不合格判定標準(見附錄B)。 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為規范性附錄。 本標準由浙江省農業廳提出。 本標準由浙江省種植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浙江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省蠶種公司、浙江省蠶種質量檢驗檢疫站、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蠶桑研究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周金錢、吳海平、徐杰、樓霞、谷利群、祝新榮、張三妹、潘美良、孟正樂。 本標準代替了DB33/ 217.1-2007、DB33/T 217.2-2007、DB33/T 217.3-2007、DB33/ 698.1-2008、DB33/T 698.2-2008。 DB33/ 217.1-2007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DB33/ 217.1-1998、DB33/ 217.1-2002、DB33/ 217.1-2007; DB33/T 217.2-2007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DB33/T 217.2-1998、DB33/T 217.2-2002、DB33/T 217.2-2007; DB33/T 217.3-2007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DB33/T 217.3-2007; DB33/ 698.1-2008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DB33/698.1-2008; DB33/T 698.2-2008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DB33/T 698.2-2008。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