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ssure mode weighing coal feeder
標準號:GB/T 28017-2011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28017-2011
發布時間:2011-10-31
實施時間:2012-02-01
首發日期:2011-10-31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陳日興、鐘華、王明義、何福勝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機械量儀表、自動秤重裝置與其他檢測儀表
ICS分類:力、重力和壓力的測量
起草單位:上海大和衡器有限公司、上海發電成套設備設計研究院、江蘇賽摩集團有限公司
歸口單位:全國衡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97)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全國衡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97)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耐壓式計量給煤機(以下簡稱“給煤機”)的術語、產品型式基本參數、技術要求、檢驗方法和規則及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本標準還為以溯源的方式評價給煤機的計量特性或技術特性提供標準化的要求和試驗程序。本標準主要適用于發電燃料鍋爐的煤粉制備系統中利用重力原理、以連續的稱量方式、定量控制輸送帶上的散狀物料的輸送流量并確定其累計重量的、結構形式為耐壓等級不低于0.35MPa的計量給煤機產品,對于相同原理與類似結構的定量給料機產品可參照執行。
標準摘要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使用重新起草法參考國際法制計量組織50號國際建議OIMLR50《連續累計自動衡器(皮帶秤)》(ContinuousTotalizingAutomaticWeighingInstruments)1997年版(E)(R50-1、R50-2)編制,與OIMLR50的一致性程度為非等效。 本標準和OIMLR50國際建議存在的差異,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編寫格式上按照GB/T1《標準化工作導則》的要求對R50國際建議的編寫格式進行了調整。 ———名稱由“連續累計自動衡器(皮帶秤)”改為“耐壓式計量給煤機”并增加了相關術語; ———增加了第2章“規范性引用文件”的內容; ———增加了第4章“型號和命名”的內容; ———增加了5.1給煤機的控制“準確度等級”的內容; ———增加了6.1“總體要求”的內容; ———增加了6.2“機械結構要求”的內容; ———增加了6.3“電氣要求”的內容; ———增加了6.4“主要零部件制作技術要求”的內容; ———增加了6.5“裝配技術要求”的內容; ———增加了6.6“輔助設備”的內容; ———增加了7.6“安全性能”的內容; ———增加了9.1中“型式評價”的內容; ———增加了9.2.5中“型式評價結果的判定”的內容; ———增加了9.3中“出廠檢驗”的內容; ———“模擬試驗”項目改為5.5“廠內試驗”項目,取消了現場物料試驗項目; ———增加了第10章“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的內容; ———修改了表A.6“電壓暫降和短時中斷抗擾度試驗”中的電壓幅值暫降由原100%、50%改變為0%、40%、70%、80%; ———增加了A.8.3“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的內容; ———修改了A.8.4.1“射頻電磁輻射抗擾度試驗”場強指標,由3V/m 改為10V/m,頻率由26M-1000MHz改為80M-1000MHz; ———修改了A.8.2“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由正、負極各持續2min改為1min; ———增加了A.8.5.2“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試驗”的內容; ———增加了A.6.3.2“控制準確度測試”的內容; ———增加了A.10“安全性能試驗”的內容; ———增加了A.11“結構性能檢驗(6.2)”的內容; ———增加了A.12“電氣性能測試(6.3)”的內容; ———增加了A.13“主要零部件檢測(6.4)”的內容; ———增加了A.14“裝配檢測(6.5)”的內容; ———增加了A.15“輔助設備檢測(6.6)”的內容。 本標準由全國衡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97)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上海大和衡器有限公司。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上海發電成套設備設計研究院、江蘇賽摩集團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陳日興、鐘華。 本標準參加起草人:王明義、何福勝。 |
標準目錄
前言 Ⅴ 1 范圍 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1 3 術語和定義 2 3.1 一般定義 2 3.2 準確度 3 4 型號和命名 3 4.1 產品型號 3 4.2 基本參數與尺寸 3 5 計量性能要求 4 5.1 準確度等級 4 5.2 最大允許誤差 4 5.3 最小累計載荷(Σmin ) 5 5.4 最小流量(Qmin) 5 5.5 廠內試驗 5 5.6 現場試驗 6 5.7 影響因子 7 6 結構技術要求 7 6.1 總體要求 7 6.2 機械結構要求 8 6.3 電氣要求 10 6.4 主要零部件制作技術要求 12 6.5 裝配技術要求 13 6.6 輔助設備 13 6.7 操作安全性 13 7 電子裝置的要求 13 7.1 通用要求 13 7.2 干擾的適用 14 7.3 開機自檢程序 14 7.4 功能要求 14 7.5 檢查與試驗 15 7.6 安全性能 15 8 試驗方法 15 8.1 廠內試驗(5.5) 15 8.2 模擬載荷裝置重量控制 15 9 檢驗規則 15 9.1 型式評價 15 9.2 型式評價要求 16 9.3 出廠檢驗 17 10 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 18 10.1 標志 18 10.2 包裝 19 10.3 運輸 19 10.4 貯存 19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型式評價的試驗程序 20 A.1 審查文件(9.2) 20 A.2 審查給煤機的結構和裝置(6.1、6.2、6.3、6.6) 21 A.3 初步檢查 21 A.3.1 計量性能(5) 21 A.3.2 說明性標志(10.1) 21 A.4 試驗的通用要求 21 A.4.1 對被測給煤機(EUT)的通用要求 21 A.4.2 誤差計算方法 21 A.5 試驗項目 22 A.6 性能試驗 22 A.6.1 通用條件 22 A.6.2 自動置零(5.5.5) 22 A.6.3 廠內試驗(5.5) 23 A.7 影響因子試驗(5.7) 27 A.7.1 靜態溫度(5.7.1、6.3.8.1) 28 A.7.2 零流量的溫度影響(5.7.2) 29 A.7.3 濕熱、穩定狀態(7.4.1、6.3.8.1) 29 A.7.4 交流電源電壓變化(AC)(5.7.3) 30 A.8 干擾試驗(7.1.2、7.5.2) 31 A.8.1 電壓暫降和短時中斷抗擾度試驗 32 A.8.2 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 32 A.8.3 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 34 A.8.4 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 35 A.8.5 電磁敏感度 35 A.9 現場試驗(5.6.1~5.6.6) 37 A.9.1 稱量準確度測試(5.6.1) 37 A.9.2 控制準確度測試(5.6.2) 37 A.9.3 重復性(5.6.3) 37 A.9.4 零點檢查的最大允許誤差(5.6.4) 37 A.9.5 指示器的置零鑒別力(5.6.5) 37 A.9.6 零載荷的最大偏差試驗(5.6.6) 38 A.10 安全性能試驗(7.6) 38 A.11 結構性能檢驗(6) 38 A.11.1 給煤機本體輸送機(6.2.1) 38 A.11.2 落煤管(6.2.2) 38 A.11.3 本體外殼(6.2.3) 38 A.11.4 觀察和照明(6.2.4) 38 A.11.5 密封風接口(6.2.5) 38 A.11.6 檢修門(6.2.6) 38 A.11.7 主驅動裝置(6.2.7) 38 A.11.8 測速裝置(6.2.8) 38 A.11.9 稱重單元(6.2.9) 38 A.11.10 膠帶(6.2.10) 39 A.11.11 內、外側清掃裝置(6.2.11) 39 A.11.12 鏈條清掃機構(6.2.12) 39 A.11.13 膠帶張緊裝置(6.2.13) 39 A.11.14 堵煤、欠煤檢測裝置(6.2.14) 39 A.11.15 皮帶跑偏檢測裝置(6.2.15) 39 A.11.16 煤流檢測裝置(6.2.16) 39 A.11.17 溫度檢測裝置(6.2.17) 39 A.11.18 壓力檢測裝置(6.2.18) 39 A.11.19 煤閘門(6.2.19) 39 A.11.20 原材料要求(6.2.20) 39 A.11.21 鑄鐵件(6.2.21) 39 A.11.22 鑄鋼件(6.2.22) 39 A.11.23 焊接件(6.2.23) 40 A.11.24 鍛壓件(6.2.23) 40 A.11.25 表面涂裝(6.2.25) 40 A.11.26 軸承溫升(6.2.26) 40 A.11.27 噪聲(6.2.27) 40 A.12 電氣性能測試(6.3) 40 A.12.1 一般要求(6.3.1) 40 A.12.2 防護等級(6.3.2) 40 A.12.3 輸入、輸出(6.3.3) 40 A.12.4 變頻控制(6.3.4) 40 A.12.5 強弱電控制、信號回路(6.3.5) 40 A.12.6 信號調節(6.3.6) 40 A.12.7 電源功率要求(6.3.7) 41 A.12.8 控制室場地(6.3.8) 41 A.13 主要零部件檢測(6.4) 41 A.13.1 殼體(6.4.1) 41 A.13.2 框架(6.4.2) 41 A.13.3 主、從動滾筒(6.4.3) 41 A.13.4 托輥(6.4.4) 41 A.14 裝配檢測(6.5) 41 A.15 輔助設備檢測(6.6) 42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