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troleum and liquid petroleum products—Temperature measurment—Manual methods
標準號:GB/T 8927-2008
本標準規定了手工測量儲罐內石油和石油產品溫度的方法、步驟和設備。本標準規定優先選用4.1中給出的便攜式電子溫度計測量溫度,同時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 本標準修改采用ISO4268:2000 《石油和液體石油產品溫度測量———手工法》(英文版),同時也參照采用了《美國石油計量標準手冊 第7章———溫度測量》的技術內容。 本標準根據ISO4268:2000重新起草。 本標準代替GB/T8927—1988《石油和液體石油產品溫度測量法》。本標準與GB/T8927—1988相比的主要變化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參照標準由API2543《石油和液體石油產品溫度測量法》變為ISO4268《石油和液體石油產品溫度測量———手工法》;———技術內容包括測溫儀器、技術規格、儀器檢驗、測量方法、測量工況等更詳實具體;———將便攜式電子溫度計作為首選溫度計測量油品溫度;———固定式平均溫度計測量油品溫度和管線手工測溫不再作為本標準的內容;———補充了用便攜式電子溫度計檢驗固定式溫度計的技術內容;———調整了油罐內油品的測溫位置及其選擇方式;———提高了測溫儀器的分辨力和準確度,改進了平均溫度的計算方法,計算結果準確至0.1℃。
本標準修改采用ISO4268:2000 《石油和液體石油產品溫度測量---手工法》(英文版),同時也參照采用了《美國石油計量標準手冊 第7章---溫度測量》的技術內容。 本標準根據ISO4268:2000重新起草。在附錄A 中列出了本標準章條編號與ISO4268:2000章條編號的對照一覽表。 考慮到我國的國情,在采用ISO4268:2000時,本標準做了一些技術性修改。本標準與ISO4268:2000的主要差異為: ---在適用范圍中,補充了在取樣法中應優先使用充溢盒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內容; ---作為引用文件,ISO4266已經分為六個部分,本標準也作出了相應修改。其中的第4 部分用GB/T21451.4代替,其他五個部分尚未制定國家標準,仍引用國際標準; ---將引用標準ISO386:1977、ISO3170:1988 和ISO4512 分別用GB/T514、GB/T4756 和GB/T13894代替,同時增加GB/T19779作為引用標準; ---在特殊安全措施關于苯的條款中增加對于有毒有害的其他液體石化產品,也應采取同樣的措施。; ---對于玻璃溫度計的準確度和分辨力,本標準直接在正文中明確玻璃溫度計的分辨力不低于0.2℃; ---明確溫度計應按國家規定的校準周期進行校準,以適合于我國的實際情況; ---將國際標準中7.5.4d)中的當指示溫度穩定在0.1%達30s時,則平衡建立。改為當指示溫度的變化穩定在0.1℃以內達到30s時,則平衡建立。; ---將國際標準7.5.6h)中在計算平均值以前,應在中間液深位置獲得附加的溫度測量數據。改為否則,應在相鄰兩點中間的液深位置再依次補測溫度,而后再計算平均溫度。; ---參照美國石油計量標準手冊,對玻璃溫度計露出液柱的修正理由進行了補充說明; ---增加讀數與報告作為本標準的第5章,將國際標準各章條有關溫度計的讀數和平均溫度的報告作為本章的內容; ---將表3中的15℃密度改為20℃ 密度,同時去掉所在條款中木背杯盒溫度計的木背兩字; ---參照美國石油計量標準手冊,對于常溫常壓下鐵路罐車的溫度測量,增加了如何選擇部分罐車進行溫度測量的內容; ---對于常溫常壓下的油船測量,參照美國石油計量標準手冊,增加了船艙底油或殘油的測溫方法; ---參照美國石油計量標準手冊,增加了附錄B 環境溫度的測定。 本標準代替GB/T8927-1988《石油和液體石油產品溫度測量法》。 本標準與GB/T8927-1988相比的主要變化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參照標準由API2543《石油和液體石油產品溫度測量法》變為ISO4268《石油和液體石油產品溫度測量---手工法》; ---技術內容包括測溫儀器、技術規格、儀器檢驗、測量方法、測量工況等更詳實具體; ---將便攜式電子溫度計作為首選溫度計測量油品溫度; ---固定式平均溫度計測量油品溫度和管線手工測溫不再作為本標準的內容; ---補充了用便攜式電子溫度計檢驗固定式溫度計的技術內容; ---調整了油罐內油品的測溫位置及其選擇方式; ---提高了測溫儀器的分辨力和準確度,改進了平均溫度的計算方法,計算結果準確至0.1℃。 本標準的附錄A 和附錄B 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 本標準由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慶分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煉油廠、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管道秦京輸油氣分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蘭州石化分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薄艷紅、魏進祥、張安軍、胡志敏、陳龍、吳立穎。 本標準首次發布于1988年。 |
前言Ⅲ 引言Ⅴ 1 范圍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1 3 措施1 3.1 概述1 3.2 測量措施2 3.3 安全措施3 4 設備4 4.1 便攜式電子溫度計(PET) 4 4.2 液體玻璃溫度計7 4.3 油罐取樣法測溫裝置9 4.4 蒸氣閉鎖取樣器及配套溫度計11 4.5 固定式單點溫度計12 4.6 帶刻度盤的雙金屬驅動溫度計14 5 讀數與報告14 6 測量方法14 6.1 壓力罐中的液體14 6.2 蒸氣密閉罐中的液體16 6.3 常壓罐中接近環境溫度的液體17 6.4 常壓裸罐中與環境溫度相差超過15℃的液體20 7 固定式油罐溫度計的校驗方法21 7.1 概述21 ___________ 7.2 標準溫度計的規格21 7.3 立式圓筒形罐的校驗步驟21 7.4 垂向橫截面積不一致油罐的檢驗21 8 固定式單點溫度計的使用方法22 8.1 概述22 8.2 固定式單點溫度計的位置22 8.3 溫度計的規格22 8.4 測量數據的代表性檢驗22 8.5 使用固定式單點溫度計的方法22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章條編號與ISO4268:2000章條編號對照23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環境溫度的測定28 圖1 固定桿管溫度計的保護套2 圖2 典型的杯盒溫度計10 圖3 典型的充溢盒溫度計11 圖4 經蒸氣閉鎖使用的特殊取樣器示例12 圖5 典型的角桿溫度計13 表1 溫度計的建議溫度范圍7 表2 不同油深下的溫度測量位置和最少數目15 表3 杯盒溫度計的建議浸沒時間18 |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