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rmation technology—Biometric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Part 1:BioAPI specification
標準號:GB/T 30267.1-2013
GB/T30267的本部分為生物特征識別系統內的標準接口定義了應用程序接口(API)和服務提供方接口(SPI)。生物特征識別系統支持來自多個供方的組件,并通過遵守本部分和其他國家標準,提供了組件之間的交互。在使用一個不包含BioAPI框架的系統(稱為框架自由的BioAPI系統)時,其適用的接口只有SPI。應用程序直接以特定平臺的方式與之連接。注:本部分的許多條款不適用于框架自由的BioAPI系統的實現。這些已在該條款的開始部分說明。本部分適用于各種生物特征技術類型。它也適用于各種各樣的采用生物特征的應用,例如,從個人設備,到網絡安全,到大型復雜識別系統。本部分中,一個BioAPI框架支持多個同時存在的生物特征應用程序(由不同供方提供),它使用多個動態安裝和加載(或卸載)生物特征識別服務供方(BSP)的組件和BioAPI單元(由其他供方提供),也可能使用一組可選的BioAPI功能供方(BFP)的組件(由其他供方提供),或由BioAPI單元直接管理。注1:凡BioAPI單元由不同供方提供時,均需要一個標準化的BioAPI功能供方接口(FPI)。這超出本部分的范圍,但后續部分將詳述不同種類的FPI。注2:當BioAPI框架不能應用于系統時,支持多個應用程序和多個BSP的能力依賴于平臺,且依賴于所使用的系統集成技術的類型。如果一個完整的生物特征識別系統將從單一供方采購,特別是當生物特征硬件、服務或者應用程序的添加或交換并不是該生物特征識別系統(有時稱這類系統為“嵌入式系統”)的特征時,那么本部分將不適用(且通常不應被引用)。此類系統的標準不在本部分范圍之內,參見ISO/IEC19784-3。定義生物特征應用和生物特征識別服務供方的安全性要求不在本部分范圍之內。注:參考文獻[2]提供了生物特征識別系統安全方面的指南。生物特征識別系統的性能(特別是在大規模生物特征識別系統中提供生物特征識別的能力)不在本部分范圍之內?;ゲ僮餍院托阅苤g的權衡也不在本部分范圍之內。本部分內容給出了版本號為2.0的BioAPI規范,同時也給出了版本號為2.1的增強圖形用戶接口的說明,還有版本號為2.2的支持融合安全策略的特征說明。其中,有些條款僅適用于其中的一個版本,而有些條款則適用2~3個版本。這一點將在各條款的開頭給出聲明。注1:早期BioAPI規范并不是國際標準。注2:框架自由的操作規范2.0版本與2.1版本之間的差別僅與生物特征識別類型數值和編碼有關。
GB/T30267《信息技術 生物特征識別應用程序接口》分為兩個部分: ———第1部分:BioAPI規范; ———第2部分:生物特征識別存檔功能供方程序接口。 本部分為GB/T30267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部分使用翻譯法等同采用ISO/IEC19784-1:2006《信息技術 生物特征識別應用程序接口 第1部分:BioAPI規范》、ISO/IEC19784-1:2006/Amd.1:2007 《信息技術 生物特征識別應用程序接口 第1部分:BioAPI規范修正案1:BioGUI規范》、ISO/IEC19784-1:2006/Amd.2:2009《信息技術生物特征識別應用程序接口 第1 部分:BioAPI規范修正案2:框架自由的BioAPI》、ISO/IEC19784-1:2006/Amd.3:2010《信息技術 生物特征識別應用程序接口 第1部分:BioAPI規范修正案 3:支持證書和安全性認定交換及其他安全方面》。三個修正案的內容,在本部分相應條款的外側頁邊空白位置用垂直雙線(||)標示。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本部分由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提出并歸口。 本部分起草單位:北京天誠盛業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袁理、楊春林、彭程、霍紅文、季佳平、馮敬、金倩。 |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