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rmation technology—Measurement and rating of performance of computer-based software systems
標準號:GB/T 30975-2014
本標準界定了對基于計算機的軟件系統(CBSS)面向用戶的性能如何測量和評級。從用戶(例如各種不同終端的用戶,或者數據處理中心的操作用戶和商業用戶)角度看,CBSS就是一種數據處理系統。CBSS包括硬件及其所有軟件(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這些是實施用戶所需的數據處理功能所要求的,或可影響到 CBSS的時變行為。本標準適用于測試所有受時間約束的系統或系統的一部分。同樣,網絡可以是某個系統的組成部分,或者可成為測試的主題。本標準所界定的方法不限于像經典的批處理或終端-宿主系統等特例,例如,也包括客戶-服務器系統或按廣義理解對“任務”界定的實時系統。但是就測試大環境所需花費來說,測試的實用性會受到限制。本標準規定了面向用戶的性能術語的關鍵指標,以及測量和評級這些性能值的方法。所規定的性能值描述了用戶命令(任務)的執行速度的性能值,即如下“三位一體”的:———執行時間;———吞吐量;———適時性。用戶命令,以下稱為任務,在內部結構上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復雜。一項任務可能是一項作業、事務、過程,或更為復雜的結構,但都根據評價者的需要界定一個啟動時間和結束時間。進行性能評價時,除單個響應時間外,還可參考商務事務處理完成時間,使用本標準來測量系統的時變行為。評級可根據用戶需求來完成,或者通過與兩個或更多的已測量系統(類型或版本)相比較來完成。對于測量內部值,例如:———利用值;———平均指令速率;———路徑長度;———高速緩存命中率;———排隊時間;———服務時間。特意不給出建議,原因是內部值的界定取決于在測系統的硬軟件體系結構。與此相反,本標準界定的面向用戶性能值則獨立于體系結構。對內部性能值的界定,可獨立于對面向用戶性能值的界定。除面向用戶的性能值外,這些內部性能值可以使用,也能測量。同樣,產生面向用戶值的效率的術語也能自由定義。另外,本標準對如何在數據處理系統中建立穩定、可再現的操作狀態給出了指導,這些可再現狀態可用來測量其他性能值,例如上面提到的內部值。本標準重點在于:———應用軟件;———系統軟件;———交鑰匙系統(即由應用軟件、系統軟件以及為此設計的硬件所組成的系統);———通用數據處理系統。本標準規定了有關模擬[通過技術系統,即所謂遠程終端模擬器(RTE)]用戶與數據處理系統交互
本標準按照 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使用翻譯法等同采用ISO/IEC14756:1999《信息技術 基于計算機的軟件系統的性能測量與評級》。 本標準由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北京郵電大學、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山東省計算中心、山東省計算機網絡重點實驗室。 本標準主要 起 草 人:史 慧 玲、楊 美 紅、李 剛、韓 明 軍、鄒 豐 義、周 鳴 樂、韓 慶 良、顧 衛 東、董 火 民、韓紅強、劉建毅、胡宇、高翊、王樅。 |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