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標準號:FZ/T 42002-2010
發布時間:2010-08-16
實施時間:2010-12-01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查看詳情>
起草人:周穎、王伶、傅炯明、陳松、陳小妹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
標準分類: 絲制紗、線
ICS分類:紗線
提出單位:中國紡織工業協會
起草單位:浙江絲綢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絲綢科學研究院)、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絲類檢測中心、浙江金鷹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泗絹集團有限公司、浙江金鷹絹紡有限公司
歸口單位:全國絲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401)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主管部門:全國絲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401)
標準簡介
該標準規定了絞裝桑蠶絹絲的術語和定義、要求、檢驗規則、包裝和標志。該標準適用于經燒毛的雙股桑蠶絹絲。
標準摘要
本標準代替FZ/T42002—1997《桑蠶絹絲》。 本標準與FZ/T42002—1997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關于引用文件的規則修訂為:區分注日期和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1997年版的第2章;本版的第2章); ———增加了術語與定義(本版的第3章); ———增加了桑蠶絹絲的標示(本版的第4章); ———對低、中、高支三檔絹絲的細度分檔范圍重新進行了規定(1997年版的3.5,本版的5.3); ———取消了雙股桑蠶絹絲設計捻度規定,改由生產企業提供其設計捻度; ———將名義公支100m 標準重量表作為資料性附錄(1997年版的3.3.2,本版的附錄A); ———等級的設置由優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改為優等品、一等品、二等品(1997年版的3.11.1, 本版的5.10.1); ———提高了斷裂長度、支數(重量)變異系數、黑板條干均勻度、千米疵點等指標水平(本版的5.4); ———增加電子條干不勻變異系數的考核項目并規定了各等級的指標值(本版的5.5); ———將檢驗項目進行了分類。(本版的7.2); ———將條干不勻試驗中的粗節(+50%)、細節(-50%)和綿結(+200%)項目列為明示檢驗項目(本版的7.2.1.3); ———增加十萬米紗疵作為選擇檢驗項目(本版的7.2.1.4條)。 本標準的附錄A 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絲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401)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浙江絲綢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絲綢科學研究院)、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絲類檢測中心、浙江金鷹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泗絹集團有限公司、浙江金鷹絹紡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周穎、王伶、傅炯明、陳松、陳小妹。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FJ406—1984; ———FZ/T42002—1997。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